Thursday, July 9, 2009

尼 克 松 和 中 美 关 系

丘 霖

再过几天,中美两个大国就将迎来建立外交关系三十年的纪念日。当我写下这个标题后,便觉得既大且高,但是又细想一下,自我小时候懂事起,就记得尼克松访问中国之事,和美国
总统的到访以及之后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下台在大人中引起的热议,想想这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因此,在中美建交三十周年纪念日来临之前,从我个人的角度记录一下记忆中的往事,也应有不少内容可写。

一九七二年年初,我那时还是上学不久的小学生,我们在学校的文件传达广播中被告知,我们原来的头号敌人、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要访问中国,而我们在接待工作中要做到“不冷不热”、“不卑不亢”等等。当时,我对这“不冷不热”等的词汇表达感到很好奇,所以一直印记在脑子里难以忘记。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林彪事件刚过,文化大革命已在老百姓的心中正走向末路,而尼克松来访这一事件则在百姓中形成
了一种新的政治热情,和伴随而来的种种街谈巷议, 当然,这些热情和议论都是同当时的领导人的愿望不那么合拍的。人们谈论的不是《人民日报》的社论和报道,而是关注报纸照片上尼克松的西服,美国人的风度,以及美国的科学技
术是如何如何的发达,等等。

尼克松访华后不久,水门事件爆发,尼克松因此而黯然下台,整个事件的经过在当时的《参考消息》上都有较为详细的编译报道。记得当时我们的老师在批改作业时都在议论此事。“文革”浩劫时我们把领袖奉为神明,高喊“万岁万岁万万岁”,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却是可以被问罪而赶下台的,这个对比实在是太强太震撼了,不能不引起敢怒不敢言的人们作望洋之叹。后来,尼克松在他的回忆著作中认为,林彪元帅
之所以要出逃, 主要是因为他不满毛泽东作出向美国靠拢的决定,因而铤而走险,投向他心目中的老大哥苏联。林彪事件是众多惨烈的“党内路线斗争”之一种,而在林彪出逃真相未明之前,各种猜测和假想都有其合理性,但是,我个人的感觉是,尼克松关于林彪事件起因的论述,显然是过高估计了美国的因素和作用。但是,从老百
姓的心理层面来说,尼克松的到访和其后的被罢黜,其震撼力之大,对加速终结“文化大革命”的神话 ,应该说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尼克松下台后,发表了不少著作和回忆录,我读过的有“Leaders” (中译为《领袖们》) 和 “1999 Victory Without War” 及“Beyond Peace”。《领袖们》一书我是在国内读的汉译本,来到美国之后读了“1999 Victory Without War”( 中译为《1999 不战而胜》)和“Beyond Peace” (中译为《超越和平》)的英文版。尼克松在《领袖们》中花了很多篇幅来描写周恩来给他留下的印象,语多推崇和敬佩,而在前国务卿基辛格和黑格日后所撰写的回忆录中,对周恩来也有十分类似甚至更高
的评价。《领袖们》一书中尼克松对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总结对比,在笔者看来十分的中肯,转摘如下:

“周恩来是一位共产主义革命家,又是一位儒雅的人物;他既是致力于意识形态的人,又是一位精明的现实主义者;既是政治上的斗士,又是最大的调和者。
他具有孔子所说的"君子"或治理国家的高尚人群所应有的品德 — 聪明、自尊、文雅、和蔼、果断和坚毅。周恩来总是镇定自若,与赫鲁晓夫的滑稽可笑和勃列日涅夫的矫揉造作恰成鲜明的对比。”
“毛泽东在讲到自己的性格时说过,他一半是虎,一半是猴。无情的一面和狂热的理想主义的一面在他身上交替出现。如果毛泽东的身上有猴气的话,就意味着他为这种幻想所支配。他
身上的虎气则表现在他竭力去实现这种幻想,从而震撼了中国。”
“假如没有毛泽东,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就会缺乏一种神秘感 — 它不仅吸引了那些征服中国的、狂热的支持者,也鼓舞了世界亿万人民。但是,毛泽东象大多数革命领导人一样,只善于破坏,不善于建设。周恩来也能够进行破坏,但他很有才干。
他不是光能管理废墟的人,而是能够进行建设,这在革命领导人中是罕见的。他既能维护过去留下的最美好的东西,又能为未来建设一个新社会。
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则可能会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

出版于一九九四年的《超越和平》,是尼克松的第十部著作, 也是最后一部著作,完成于他离开人世的几周前。《超越和平》可以被看作是这位美国前总统对未来世界的预言和献给美国政界的政策遗嘱。当时,美国国内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正吵得不可开交,那让我们来看一看当年尼克松是如何预见未来之中美关系的 :
“今天,中国的经济实力使得美国的有关道德和人权的说教显得轻率和无礼,不消十年工夫,这些说教便会同现实毫无关系。二十年后,这些说教就会成为人们的笑柄。届时,中国人也
许会对美国发出威胁- 如果你们不改善底特律、哈莱姆和洛杉矶中南部地区民众的生活条件的话,中国将停止给与美国的“最惠国待遇”。

行文至此,想到近日出现在媒体上的一则报道,该报道引述法新社本月十七日的电讯说,中国政府近日对美国提出警告,如果美国不抓住时机进行必要的经济改革,中国可能会停止继
续购买美国国债。过去三十年,一直是美国政府敦促中国进行这样和那样的改革,转眼之间,攻守之势异也,难道尼克松的预言正快速地成为箴言? 笔者来到美国后才发现,在国人心目中占有相当地位的尼克松总统,由于“水门事件”和“秘密施政”在美国民众和媒体中的评价却十分的低落,但是,现如今当人们再重新回头读一下尼克松的《超越和平》一书,也许,这位前总统在书中展现的判断力和洞察力,有望为他在美国人心
目中的形象挽回一城。事实上, 美国最大的报纸"纽约时报"上个月发表了一篇关于《超越和平》的书评,文章中也引述了尼克松对未来美中关系预测的那一段落。文章最后评论说:"读着《超越和平》,你开始对理查德.尼克松的神迷旧事会再次感到着迷"。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