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9, 2009

庚 款 留 美 一 百 年

上周,笔者有感于中美建交三十年纪念日的到来,写了篇半是回忆半是感想的杂文,名曰“尼克松和中美关系 ”。最近几周来,半杯清茶社的文友们多在热议“昨天的太阳”(诗的语言,内涵暂且不表),因此,如果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更久远的年代,比如说,一百年前的中美关系,我们就会留意到对中美关系和中国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所谓“庚款”留美热。
尼克松总统打破坚冰于一九七二年访华,及至中美两国在一九七九年元旦发表建交联合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历届美国总统们对中国发展之走向的表述多是“乐见中国进步”或是“一个稳定和繁荣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其实,这样的表述并不是当代美国总统的外交话语发明,而是基于美国第二十六届总统老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在一百年前表达的观点。一九0八年,美国决定将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政府,老罗斯福总统为此在会见清朝特使唐绍仪时表示: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实现稳定和繁荣,能够保持自己国内的和平,并且强大到不会招致外来侵略,都将有利于而不是有损于其他国家。我们衷心希望看到中国进步,我们将尽我们所能
,通过和平与正当的途径来尽力推动这一进步”。
一九00年八国联军以义和团之乱为由侵华,火烧 圆明园,慈禧太后弃都而逃。1901年,清廷被迫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条约第六款规定,赔偿俄、德、法、英、日、美、意、奥八个“平叛国”及比、荷、西、葡、瑞、挪六个“受害国”共计十四个国家的军费、损失费等项关平银4.5亿两, 即按当时中国全国人口,老幼不分,每人一两,年息四厘,分三十九年按条约所列办法及汇率,折合各国货币还清,本息合计982238150两,以关税、常关税、盐税作抵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庚子赔款”(一九00年为庚子年)。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清政府向西方十四国的赔款中,美国应分得3200多万两,折合2400多万美元。
一九0六年初,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爱德蒙•詹姆士送呈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一份备忘录,要求美国政府加速吸引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去,他声称:为了扩张精神上的影响而花些钱,即使从物质意义上说,也能够比用别的方法获益更多。同年三月,美国传
教士明恩溥到白宫会见罗斯福总统。他建议总统将中国清政府的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专门开办和津贴在中国的学校。次年明恩溥发表《今日的中国和美国》一书,他在书中指出,应
该多让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去美国留学,他认为,退还庚款的实际目的是要“避免将来中国再次发生类似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和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并表示:随着每年大批的中国学生从美国各大学毕业,美国将最终赢得一批既熟悉美国又与美国精神相一致的朋友和伙伴。没有任何其他方式能如此有效地把中国与美国在经济上、
政治上联系在一起。
在明恩溥等人的推动下,罗斯福向国会提出了一项谘文,指出:“我国宜实力帮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洽于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导学生来美,入我国大学及其它高等学社,使修业成器,伟然成才,谅我国教育界必能体此美
意,同力合德,赞助国家成斯盛举。” 一九0八年五月,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的谘文。同年七月,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正式知会清政府,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留下的那部分“实应赔偿”,内容包括美国出兵中国的军费赔偿及美在华商人、外交馆舍与传教士的损失赔偿。九月,清廷答书:“本国政府久感贵国邦交之笃,而无由申达谢悃,今大国如是盛举,何可不谢。敝国闻贵国大伯里玺天德曾有愿中国学子留学贵邦之言,且敝国亦仰贵国教育之发达,是以敝国政府现已
决意用此退还之赔款,每年派遣学生若干人至贵国留学,已另咨贵国外务部与贵国使臣会商一切办理之法,敬布腹心,伏唯照察。(伯里玺天德为President 之音译)”
一九0八年十月,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如果到第4年就派足了400人,则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要派50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为止。被派遣的学生,对其“德智体”的要求是:“身体强壮,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恰当年龄”,中文程度须能作文及有文学和历史知识,英文程度能直接入美国大学和专门学校听讲,并规定学生之中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 同时,中美双方还商定,在北京由清政府外务部负责建立一所留美训练学校。于是,一九0九年六月,北京设立了游美学务处,这就是清华大学的雏形。一九0九年八月,内务府将皇室赐园-清华园,拨给学务处作为校园,一九一一年初,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从全国招考庚款留学生的考试分别于一九0九年、一九一0年和一九一一年在北京举行过三次。第一次招考有 630人应考。先是初试,考国文、英文和本国史地,取68人;再复试,分别考物理、化学、博物、代数、几何、三角、外国历史和外国地理诸科。连初试带复试,一共考了七、八天。最后放榜,录取了47人。
一九一0年举行的第二次招考,考试仍分初试、复试。初试先考国文、英文,其中国文试题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英文试题则是:“借外债兴建国内铁路之利弊说”。复试则考了西洋史、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几何和世界地理等科。400多人应考,最后录取了70人。 这第二批庚款留美学生中,后来出了执国内学术界之牛耳的大学者胡适先生,他当年考了第55名,录取后前往美国就读康奈尔大学。同榜中还有后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气象学家竺可桢等。一九一一年,又招考了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庚款留美学生,一共有63人。 之后由于清朝灭亡,庚款留美考试也就随之而终。但是,三批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为中国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中国近代科学发展中的许多新学科的创建者大多来自这些留美学生
,笔者去年在介绍胡适先生和康奈尔大学的系列短文中对此曾有所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