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9, 2006

波 士 顿 不 眠 夜



三周前,<<新世界时报>>刊登了一则长篇报道,题为“援助之手让爱充满人间 - 女孩周琳和她陈阿姨的故事”,报道介绍了Brecken Swartz ( 中文名陈博瑞) 为了帮助严重烧伤的四川女孩周琳来美国接受医疗救治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笔者同陈博瑞是多年的朋友,两年前陈博瑞从国内回到美国后曾同我讲起在北京街头遇见去北京上访的周琳一家,并表示要尽全力帮助周琳来美国医治她的烧伤和残肢。小周琳的不幸遭遇令人闻之动容,但是,陈博瑞并不仅止于表达同情,她义无反顾地起而行,在地球的另一端一肩扛起拯救周琳的重任,让几乎身陷绝境的女孩周琳重新扬起生命和希望的风帆。
在当时帮助陈博瑞翻译有关周琳病情的资料时,笔者了解到了周琳被搀假煤油严重烧伤后的受创情况:全身烧伤面积达45%,其中三度烧伤43%,送医后数天内处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医院于当日向周琳父母发出了病危通知书。而苏醒后的周琳,终日面对的是惨不忍睹的焦黑双腿、超乎常人想象的巨大伤痛和终身残废的残酷现实,以及因重度烧伤感染随时危及生命的可能。务农的双亲为了替女儿医治烧伤,积欠了十多万元的债务,一次在去省城上访的途中,父母因无力支付交通和食宿费用而一路背著周琳沿街流浪乞讨。
两年前,陈博瑞去北京中央电视台访友时,在路边见到了请愿中的周琳和她妈妈。陈博瑞趋前用中文询问缘由并蹲下轻轻抚摸了周琳伤残的双腿,离去前,陈博瑞轻声告诉神情迷茫的周琳:“我会帮助你的”。
两年后,周琳在陈博瑞和妈妈的陪伴下,坐在波士顿薛莱纳儿童医院 (Shriners Hospital for Children) 的病房内,进行假肢安装前的准备和调试。为了这一刻的到来,周琳在薛莱纳儿童医院先后接受了七次异常复杂的皮肤、骨科和截肢手术以及不胜枚举的复健治疗;为了这一刻的到来,陈博瑞曾放下博士论文的准备、放弃自己的工作和北京外交学院年前所提供的高阶教职,费尽心力筹划周琳和妈妈及老师赴美事宜,为安排周琳在美国生活、治病、学习的方方面面而上下奔走。因为签证的期限已到,周琳的妈妈和老师在疗程进行中返回国内。陈博瑞因此担当起照顾周琳的全部责任,她在病床旁不分昼夜地照看周琳,在手术后伤痛不止、情绪低沉时,给予周琳精神上莫大的慰藉和支持,不善烹饪的陈博瑞,居然在短时间内还学会了做四川菜。在治疗间隙,陈博瑞成功地在波士顿举办慈善音乐会和周琳书画展等多项募捐活动,为周琳募得急需的款项,她的善行义举,受到美国主流新闻界和华文媒体的关注,在新英格兰地区享有广泛影响力的<<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十一月二十六日在该报第一版首要位置,刊登了记者撰写的并配发有陈博瑞和周琳照片的长篇特写报道。
感恩节期间,我同陈博瑞和周琳通电话时,又意外而欣喜地得知,陈博瑞夫妇正准备领养周琳,以便为周琳创造日后稳定和良好的治疗及生活环境,争取早日让周琳重获自由行动的能力,重铸她原本拥有的幸福人生。
家在华府地区的陈博瑞,半年前只身前往波士顿,与飞过重洋来美国治疗的周琳重逢在罗根国际机场,两人紧紧相拥,喜极而泣。在查尔斯河畔的星空下,在薛莱纳儿童医院 的病榻旁,陈博瑞为了悉心照料周琳,为了作出放弃人生规划和心爱职业的艰难决定,为了替周琳在治疗和生活上作最周全的安排,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我想,如果把陈博瑞和周琳的这段跨越国界的奇迹般情缘拍成电影,一定会比 <<西雅图不眠夜>>("Sleepless in Seattle")更能拨动人们的心弦。毕竟,无私的爱没有泯灭,她就在我们身边,正向人们述说着人间真爱的无穷力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