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1, 2007

《以 利 亚》和 门 德 尔 松


日前,和家人一起观赏了由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和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在Strathmore 音乐中心演出的清唱剧《以利亚》。门德尔松(Mendelssohn)
的清唱剧《以利亚》,被誉为与亨德尔的《弥赛亚》和海顿的《创世纪》同为世界三部最伟大的合唱作品,剧情取自圣经旧约《列王记》:以利亚是公元前九世纪的一位先知,他在世时忍受许多痛苦,克尽先知的职责,唤醒误入迷途的以色列人,后来被提升入天。门德尔松的清唱剧秉承亨德尔的风格,声乐作品中的磅礴气势与精妙和声在《以利亚》的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这部清唱剧作品优雅、华丽,将浪漫主义的绚丽色彩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特质交织在一起,是门德尔松短暂的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被公认为十九世纪德国清唱剧的巅峰之作。门德尔松的清唱剧《以利亚》有德语版和英语版,德语版的名称是《Elias》,而英语版的则是《Elijah》,这次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和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演出时采用的是英语版的《Elijah》。置身于现场听众席上,门德尔松的清唱剧《以利亚》所带来的庄严、宏伟和神圣的审美境界,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门德尔松无疑是一个熟悉的名字。记得小时候有一位前辈在谈及如何欣赏西方古典音乐时,曾提到可先从斯特劳斯的圆舞曲和门德尔松的作品如《春之歌》和《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开始。门德尔松的协奏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与贝多芬的 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整部协奏曲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谱曲精妙绝伦,旋律优美酣畅,技巧华丽变幻,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协奏曲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动人心弦的小提琴代表作。 而《春之歌》中轻松生动的音乐主题,像流水悠长,又似和风轻抚,仿佛使人沉醉在大地回春、万物苏醒的清新和喜悦之中。
和莫扎特一样,门德尔松也是一位传奇般的音乐神童和英年早逝的音乐家。所不同的是,门德尔松的一生相较于莫扎特而言,是非常幸运的。门德尔松出生于德国汉堡一个富裕的犹太裔银行家家庭,两岁时全家迁往柏林,并弃犹太教而改信基督教。他的祖父摩西是著名的启蒙主义哲学家,母亲有很高的历史修养,据说她能够阅读希腊文原版的《荷马史诗》。门德尔松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从4岁起,他跟随母亲学习钢琴,然后又受到了当时诸多音乐家的指点,于9岁开始公开演奏,16岁开始作曲生涯,20岁在欧洲各国巡回演出,在这过程中他结识了柏辽兹,萧邦,李斯特等伟大的音乐家,并被歌德所赏识。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作曲大师,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情怀在他作品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赋予作品以一种诗意的典雅和永恒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还有门德尔松和他姐姐范妮的深厚感情,范妮本身也是一位有成就的钢琴家,门德尔松每次出国期间总要给姐姐范妮写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姐弟情谊,这些信流传至今,也成为了今人研究门德尔松创作生涯的重要依据。门德尔松的最后一部作品《f小调弦乐四重奏》就是为了悼念去世的姐姐范妮而创作的。
门德尔松是一个不知疲倦的音乐家,多年来的辛劳使他在1846年不得不辞去教职,并停止了演出活动。翌年5月姐姐范妮突然中风去世,噩耗使门德尔松当即晕倒,本来就很虚弱的身体状况马上开始恶化,脆弱的精神也因为失去亲人的痛苦和病痛缠身而一下子被摧垮了,半年之后,年仅38岁的门德尔松随姐姐而去,与世长辞。他留给世人的不朽乐章还有:第三(苏格兰)交响曲、第四(意大利)交响曲、威尼斯船歌(第二号)、《乘著歌声的翅膀》、《仲夏夜之梦》等等。门德尔松以乐天派的人生态度对待生命和自然,把幻想与大自然的光明世界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他的音乐作品总是洋溢着光辉、奔放的色彩和优雅、柔美的旋律,当然,这同门德尔松优裕的生活环境也有相当大的关联。
有150年历史的门德尔松清唱剧《以利亚》,2005年首次登陆中国,在上海隆重上演,由上海大剧院、上海歌剧院、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办,美国格莱美音乐指挥奖获得者、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指挥约翰内尔森指挥,阵容强大。可能因为《以利亚》的宗教色彩过于浓厚,当时在沪上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但是国内乐迷们通过《以利亚》的首演得以了解门德尔松在他的传奇一生中对传统宗教热情的复归。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