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9, 2007

世 行 新 行 长 佐 立 克


丘 霖

在上个月初的一期来去集中,笔者以“世行行长的麻烦”为题,谈到美国和欧洲国家就沃尔夫维茨行长的去留问题进行的外交折冲,以及世界银行工作人员对伊战推动者沃尔夫维茨在其行长任内品行操守的强烈不满和反弹。到了五月中旬,曾誓言绝不退却的沃氏,在来自国际和世行行内部尤其是世界银行董事会的巨大压力之下,同意鞠躬下台,结束了这场持续数月且能见度很高的行长任免拉锯战。作为双方妥协的结果,世界银行在发布的相关声明中赞扬了沃尔夫维茨在世行所推动之“扶贫”及“反贪”的努力。
在沃尔夫维茨宣布辞职后,美国很快提出了新行长人选,他就是前美国贸易代表,前美国副国务卿、现任美国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副总裁佐立克 (Robert B. Zoellick)。其实,关心中美两国关系的读者对这位佐立克先生应不会感到陌生。在担任莱斯国务卿副手时,佐立克主管的外交事务中就包括同负责同中国打交道,被媒体称为美中关系的操盘手。作为一位财经专家,佐立克对国际事务的熟稔和精深掌握,令此间政治人物和新闻界颇为叹服。在去年十月国会举行的一场听证会上,几位友台议员纷纷就陈水扁在美国过境的礼遇问题向左立克发难,要求其道歉。但是,佐立克在答复中显得他对台海两岸微妙、复杂的情势了如指掌,备询时口气坚定,针锋相对。他指出:国与国交往,诚信很重要,作出承诺就要守信,如果一些政治人物为了他们自己的政治需要,自食其言,或者不断试探底线,那就会带来冲突,如果这样,那毫无疑问地,美国政府当然会作出回应。佐立克当时警告说,台湾如果宣布独立就是意味战争,而美国将会被拖下水,这不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佐立克说,美台之间有许多对彼此都有利的议题有待双方共同努力推动,美国也一直在协助台湾与全球体系“接轨”,但如果台湾不在这方面与美国合作,却一直不断地想挑战美国在七十年代就已经形成的“一个中国”政策,“我认为台湾是一直在撞墙。( I think it's going to keep hitting into a wall.)”。
佐利克是中美战略对话机制(外交部副部长级)的美方负责人,也是中美“互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s") 这一概念的提出者。去年年底,第二次中美战略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后,佐利克还特别邀请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前往纽约市,参观海德公园、罗斯福总统故居和罗斯福总统图书馆。美国国务院称,美方的这一安排是为了“突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盟国在建设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中起到的作用”。此举受到国际舆论特别是日本媒体的高度关注,被认为是有历史眼光的美国官员试图籍二战时期同中国共同抗击日军而奠定的特殊历史关系,重新打造美中同盟。而 Stakeholder 的用词则将中国的地位从一个区域“强权”提升到美国在全球性事务中的一个重要合作夥伴。当时一位美国资深评论家这样评论说:“佐利克是布什政府内部仅次于鲍威尔的最具国际视野的官员。”
2006年初,佐利克第一次以副国务卿的身份访问中国。那次对中国访问最大的亮点并非在正式的会谈场面,而是他和中国国宝熊猫的“亲密接触”。在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佐利克一改不苟言笑的严肃作风,怀抱熊猫晶晶开怀而笑。佐利克拥抱大熊猫的照片立刻出现在全世界的媒体上,因此他也坐实了“熊猫拥抱者”这一美国保守派人士封给国内亲华官员和学者的“雅号”。《华盛顿邮报》为此发表评论指出,佐利克“一个简单的拥抱充满了象征意义”:这一方面向中国发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即他所希望的美中关系的走向;另一方面,也向美国人传达了一个毫不含糊的信息,即他在华盛顿对华政策圈中所持的立场。
正当佐利克在国务院声望日隆的时候,他却决定辞去副国务卿一职,回到投资银行界工作。据说,佐利克当时争取出任美国财长一职未果,决定离开官场,凭借自己雄厚的财经实力到民间企业大展身手,出任高盛集团副总裁和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本月25日,世界银行董事会无异议通过佐利克担任第十一届行长的提名,这样,佐利克再次回到华府,主导既非政府机构又非民间企业的国际组织-世界银行之全球运作。
佐利克今年53岁,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并于1980年在香港短暂学习和工作。虽然世界银行既不是外交机构,也非一家商业银行,但是,作为全球性的“扶贫”组织,政商经验丰厚老到的佐利克对构建“环球同此凉热”的“和谐世界”,其肩上的责任不可谓不大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