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 霖
上回的“来去集”写的是为女儿申请换发美国护照时遇到的一些麻烦。 拿到新护照之后,还得去中国大使馆签证处申请中国签证,这样,去上海探亲和旅游的手续才能算告一段落。申请中国签证不需要预约, 从申请到取件不过几天时间,而加急签证当天便可取件,非常方便。
那天,带着刚拿到的新版美国护照,赶去位于华府乔治城附近的中国大使馆签证处。 可能是暑假回国的高峰期,等候申请签证的人实在不少。进入办公处后,只见一个金属探测器立于门口,于是忙“卸下”身上所有金属物品,过探测器时,警铃却仍然响起。 心想大概是皮带扣什么的“作怪”,那就等警卫来检查吧。可是,环顾四周,这才发现并没有警卫戒备在旁,金属探测器形同虚设。 不一会,一位穿制服的警卫拿着厕所钥匙回到厅内就位,开始检查以后进入的申请人。 我心想,这“安全漏洞”也不尽是那位警卫造成的,凡人可都是需要上厕所方便一下的。
签证处共设有四个服务窗口,两个收件,一个收款,再一个是取件。 等候的人都是来送申请件的,收款和取件窗口则显得“门可罗雀”。可能是收件需要查核申请表格和护照,然后还要出具收据, 并提供一些申请规程方面的说明等等,而收款和取件的过程则简单得多。等了一会儿,眼看在我领取的号码前面还有三十多号,于是就找一个角落想看一会电视消磨些时间。 大厅里有两台电视,正播放一个有关苏联老红军战士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勇事迹的访谈节目。节目很短,几位老战士讲完后又立刻重新播放。 这让我想籍电视节目打发时间的“计划”最后落空。不过在百无聊赖中,丘霖也突发感想, 觉得中国在美国的外交机构如使馆签证处如果能在电视节目中播放一些回顾中美两国政府和民间友好往来的记录片, 或是专业制作的介绍国内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的风光片, 应该会比前苏联老红军在中国驻华盛顿的签证机构“回忆苏联卫国战争的光荣历史”更具相关性和“政治正确性”。
当好不容易快轮到我的号码时,但见四个窗口却先后落下了窗帘。 原来,十二点半的午餐休息时间到了。原本满怀希望的心情又冷却了下来。还好,虽然服务窗口关闭了,但是大厅还是开放的, 如果申请人不欲外出用餐,可以继续留在大厅内避暑躲雨,或闭目养神。借此机会,我想看看墙上贴的各类布告和通知,了解一下相关政策和规定。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颁布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我不知道“中央文明办”这一机构的全称是什么, 但是我想同八十年代时的“五讲四美三热爱领导小组”应该是差不了太多的。不过我也苦苦地寻思了一番如何才能正确英译“文明办”这一机构名称, 怕万一有在场的美国人士向我问起这张布告的内容的话,自己也可以说上个来龙去脉的。
过了半小时,工作人员准时返回岗位,很快地就轮到我送上签证表格和护照。 女签证官非常认真和专业地核查了申请件,并耐心地回答了我的问题。这时我发现,不仅是收款员,所有的签证处工作人员都带着橡胶手套办公。 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只有医生诊所中检查病人的医护人员才带上橡胶手套工作,而护照是流通并不广泛的个人身份证件, 签证官如此“严阵以待”地对待出国旅行文书,让人觉得似乎有一点防范过头。还好,她们并没有戴口罩,我心里在想。
以上是笔者申请中国签证时的一些所见所闻和在等待过程中产生的胡思乱想。 既然上回的“来去集”写了申请美国护照的一些周折,这周就接着写点签证申请中的几桩小事,算是有头有尾,有始有终罢。 最后,还想再提一条建议:在公共场合中陈列的中国国旗,是否应该选用材料比较厚实一点的?可能是看习惯了厚重的美国国旗, 我觉得签证处的中国国旗显得单薄和陈旧,与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的国家形象有明显落差。上周,第二轮美中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环保署礼堂 (Andrew W. Mellon Auditorium) 举行, 笔者作为临时派往的工作人员,留意到会场上东道主陈列的中国国旗显得非常气派和庄重。人们也许会说,那时一个重要的国际谈判场合,理当高度重视, 不过笔者认为,派驻国外的日常领务签证机构,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性机构,每年要接待成千上万的签证和其他赴华旅行证件申请者,用信息技术的名词来说, 这是一个国家同派驻国之间的关键“界面”之一,她的象征性和重要性应该也是不言而喻的。
其实,中国使馆的“内部事务”,对我等已加入美国国籍的人来说,理应是没有立场置噱的,但是,我们从小天天看着这面国旗冉冉升起,如今虽然身居海外,看到五星旗仍然感到十分亲切,就忍不住多几句嘴。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