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8, 2006

福 特 总 统

美国前总统福特日前在家中去世,享年93 岁。福特是美国第三十八届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最高寿的卸任总统,虽然他未经选举而成为副总统和总统,但是他广为人知的事迹是帮助美国渡过“水门事件”后最困难的一段时期。在美国历史上的灰暗时刻,这位坦率、诚恳而充满善意的人引导了国家向前迈进。说到诚实和坦率,福特同中国领导人毛泽东的一段对话颇能为他的人格特质作注脚。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初,福特总统循尼克松在任时创下的先例,在双方没有正式邦交关系的情况下亲访中国,并在中南海同毛泽东会晤。毛泽东那时已是重病在身,会晤中频频对福特说,上帝已向他发出邀请,但由于基辛格博士“从中作梗”,他一时尚无法去天堂赴上帝之约。当然这是老人家的戏言和反话,没想到福特竟认真起来,在辞别时,对毛泽东说他会「纠正基辛格,好让毛主席上天堂」,福特的这番表示,凸现了他笃信上帝以及直来直去的为人和言行。虽然同尼克松在一九七二年的“破冰之旅”相比,福特的中国之行并没有“石破天惊”的新闻效应,但是,平易近人的福特总统及第一家庭给中国人民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像。曾是舞蹈家的第一夫人贝蒂在北京脱下高跟鞋学跳中国舞的场景人们仍记忆犹新。数月前,笔者偶然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福特的女儿苏珊谈论她当年的中国行,她在访谈时表示:作为总统的女儿,她曾享有许多的“特权”,而同父亲一起参与“ 同毛主席会面”便是她引以自豪的“特权”之一。
在一九七六年的总统大选中,福特被来自南方佐治亚州的卡特击败。对于福特的落选,很多政治评论家和史学家都将此归咎于福特作出的特赦尼克松的决定。对于那段历史笔者知之甚少,但却对福特和卡特这两位美国总统的中文译名颇有兴趣。国内在翻译人名时向来注重在名字拼写及发音上的准确或接近,而不太在意“取名”的其他考虑。按照这个惯例,将 Carter 翻译成卡特无疑是符合标准的,但是,根据英文拼写和发音, Ford 应翻译为“福德”才对,而不是“福特”。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因为解放前 Ford 汽车在中国之译名就是“福特”,因此,Ford 总统的中文名也许就随了Ford 在中国的车名吧。至于“福特总统”和“福特汽车”的“关系”,福特总统也为美国人民留下了一段佳话。福特总统曾一语双关地说他是“福特”,而不是“林肯”(“I am a Ford, not a Lincoln” ),他的意思是说,他是一部大众化的平民车子,而不是大型豪华的林肯轿车,他不会摆阔,摆架子,只是一介平民,与普通的美国人一样。仅此一点,人们就不会为福特总统逝世后所受到的多方赞誉而感到意外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