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 霖
最近,在美国媒体上读到的有关中国的消息,似乎都同奥运火炬和奥运会有关。中国举办奥运的机会得来不易,因此特别安排史上最长的奥运火炬国际传送路线,宣扬来自中国的和平和发展讯息,然而,奥运火炬在亚非拉欧一路跑来,竟然冲突四起,抗议频传,奥运火炬传送的现场报道之所以频频出现在电视画面上,不是因为和平,而是因为暴力,看了相关报道不免令人摇头叹息,甚至气愤。但是,在媒体对当下奥运新闻炒作甚嚣尘上之时,最近披露的两项有关中美关系往事的史料倒是引起了笔者的一些兴趣。
一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刚刚出版了前总统老布什(George H. Bush)担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时的日记汇编。这本厚达576页的新书,汇集了老布什在1974年和1975年间在中国写下的日记,并附有多张图片,包括他在北京街头骑自行车和放风筝的照片,还有他的儿子小布什(George W. Bush)1975年去北京“探亲”时在美国联络处门外的留影。在日记中,既有老布什同中国高层领导人打交道时的心情,又有他同北京人闲聊家常的感受。对于后者,老布什常常引以为荣,据此表明他十分擅长民间外交,并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格局,而不是来自新英格兰地区高高在上的精英阶层人士。事实上,这本由Jeffrey A. Engel 编辑而成的新书,其书名是:The China Diary of George H. W. Bush: The Making of a Global President (布什中国日记:一个国际总统的成型)。可能是因为受累于其子的单边外交政策,老父想通过此书来证明“有其子,并不一定有其父”。在新书上发表赞美型书评的有老布什的国家安全顾问,退休的美国空军中将史考克罗夫特(Brent Scowcroft),笔者曾在一项餐会中见过此君一面,他是共和党内务实派的代表人物,也是老布什同儿总统之间的“联络员”,史考克罗夫特曾力劝现任正副总统不要对伊拉克开战未果,无奈在《纽约人》杂志上撰文痛批伊战及其决策人。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六四事件后,史考克罗夫特衔老布什之命密访北京,为紧绷的中美关系留了后路。史考克罗夫今次在书评中一如既往,力挺老上司,称他相信历史将评价老布什是制定了美国最成功之外交政策的总统,而这一美名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同老布什在北京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有关。以下是日记中的内容摘要:
1974年10月21日:去中国,因为好奇与神秘
“我去中国是因为对中国的好奇与她的神秘……美国国务院里的人被我们的(新)对华政策吓住了。国务卿基辛格因为把牌捂得太严,以至于再能干的官员们也拿不出什么(中国政策)好创意。我当时希望我能有机会结识中国的下一代领导人—不管可能会是谁。然而,所有的人都告诉我,这是不可能的!但我的政治本能告诉我,这份新工作值得一试,并且能干得不错。”
1974年11月1日:见小平,拘谨得忘了问问题
“我前去拜访邓小平(时任副总理)。当我们步入他的办公室时,先被人领到屋子中间与他合影。然后被领到会客室,我们展开时间很长、感觉不错的讨论……首次见邓小平时很拘谨,甚至忘了问问题”。
1975年7月30日:怀念北京的自行车铃声
“我永远忘不了的一些(中国)声音:清晨,公园里的歌唱声,许多公园都有非常动听的歌声。孩子们走队列时‘一二一’的口令声,北京城内从来不间断的喇叭声、自行车铃声,以及孩子们在公园玩耍时的欢笑声,还有就是不论是在火车、公园、大楼以及其他地方随处可听到的喇叭广播声。”
另外一件最近被媒体披露的旧闻是,1958年夏天,艾森豪威尔总统对他的军事将领们明令表示反对对华使用核武器。这项最近才被解密的文件显示,金门炮战爆发后,美军推断解放军可能对台湾海峡实施军事封锁。当时美国国会和国内舆论极力支持为保卫台湾而向中国开战,军方甚至在关岛的美军基地调派了五架战略轰炸机,计划用于实施核攻击,而轰炸的目的地是福建厦门市和附近的军用机场。文件显示,当时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在一项内阁会议中向内阁部长们详细介绍了美军准备在厦门地区投下十到十五公吨核弹的攻击计划,但是,艾森豪威尔作出决定,排除首先使用核武器,表示担忧两岸的重大人员伤亡和核危机的进一步升级。这份解密的文件还显示,虽然当时解放军重炮袭击大小金门岛,但是没有迹象显示解放军在台湾海峡或是针对台湾本岛将有重大军事行动部署。因此,艾森豪威尔总统最后批准了调整后的军方建议,即协助台湾加强空防,并增强美国第七舰队(太平洋舰队)的综合作战能力。
以上两则看似不相关的史料,凑在一起倒也反映了长久以来中国因素在美国政治、军事及外交决策过程中所占的极其重要的位置。从五十年前的核战争威胁,到三十多年前的双方互设联络处,现在中美两国在很大程度上又成了经济利益上的共同体和联体儿,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变迁的戏剧化和难以预见性,莫过于此。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