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小就比较喜爱阅读同世界知识有关的读物。年少时,正值十年“文化革命”的荒唐岁月,虽然想要了解世界,但是可读的书籍少之又少,当时我最爱翻阅的是《参考消息》报和一本叫做《各国概况》的资料书,记得在读小学那时,和同学们课余闲聊时,大家竟会进行有关各国国旗图案和首都地名的“知识竞赛”。我第一次知道土耳其这个国家,就是从《各国概况》上看到的。在上高中时,我选读文科,上世界地理课时,对土耳其有了更多的了解:土耳其地跨亚、欧两洲,位于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绝大部分领土位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欧洲部分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南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以及两海峡间的马尔马拉海,是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的唯一水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土耳其历史名城和最大的港口城市伊斯坦布尔(Istanbul)大部分城区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东端,扼黑海咽喉,作为欧亚两洲分界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从城中穿过,将这座古城一分为二,因此,伊斯坦布尔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地跨欧亚两洲的洲际城市。那时,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世界知识画报》,图文并茂地介绍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也包括土耳其的历史和人文风光图片,而《世界知识画报》是我当时定期收集,随时翻阅的一份杂志。
来到美国后,接触国际新闻和世界风情的机会反而比在国内时少了。首先,可能是自己整天忙于生计的缘故,其次,文化生态也确实改变了许多。比如说,在美国看黄金档新闻节目,其国际新闻的内容和比重比国内的少了很多。不过,我并没有放弃跟踪相关国际新闻,土耳其新闻亦然。由于笔者在特区上班,有时会开车进城,在途经使馆区的马萨诸塞大道时,常常会看到群情激昂的人们聚集在土耳其大使馆前举行示威游行,查了资料后了解到,抗议人士为同情和支持库尔德独立运动的土耳其库尔德人,而库尔德独立运动的主要力量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主张通过武力手段在地处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交界处的库尔德人居住区,建立一个独立的“库尔德斯坦共和国”,因而受到土国政府的铁腕取缔。另一个事例是,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从华文媒体上得知中国新疆的分离主义运动非常活跃,报道称,这些寻求独立的维吾尔人要求从中国独立出去,以建立东突厥斯坦国。查看了资料始知:土耳其人原来发源于新疆阿尔泰山一带,史称突厥。七世纪东、西突厥汗国先后被唐所灭。八至十三世纪,突厥人西迁至小亚细亚,十四世纪初建立奥斯曼帝国。十五、十六世纪进入鼎盛期,版图扩及欧、亚、非三洲。十六世纪末开始衰落,二十世纪初则成为英、法、德等国的半殖民地。2003年初美国决定攻打伊拉克前,由于土耳其政府拒绝美军借道土国对伊开战,使美国的作战部署受挫,一时间土耳其遂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从新闻报道上得知,土耳其几乎所有的民众都信奉伊斯兰教,但是,受西方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土耳其政体为政教分离和实行普遍直接选举的法制国家,大国民议会为最高立法机构。
虽然对土耳其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些大致上的了解,但是,长久以来,我对土耳其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数据和事件的堆砌上,缺乏对土耳其民族多姿多彩之风土人情的感性认识。上个周末,《半杯清茶社》邀请到刘嫄博士为大家介绍她的土耳其之行。刘嫄是一位资深科学家,现在国家卫生研究院 (NIH)从事研究管理工作。工作之余,刘嫄也是一位出色的摄影家,她的摄像镜头跟随她走南闯北,记录下了大自然中的无数美景和各地的风土人情。二零零一年和二零零三年,她和摄影者协会的成员结伴出游,两次远行至被古希腊人称之为“东方日出之地”的古国土耳其进行采风度假游。在这片历史久远、曾经发祥过十三种人类文明的小亚细亚之地,刘嫄以细腻的触觉,敏锐的观察,捕捉到许多精彩纷呈的自然和历史风情画,记录下了淳朴善良的人们生活的智慧和喜悦。通过镜头,刘嫄向与会人士展示了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仍旧保持的那种宽厚仁慈的善良和胸襟,以及乐天知命的富足和祥和。
演讲会上,我们随着刘嫄的镜头神游横跨欧亚大陆的古都伊斯坦布尔,参观拜占庭大教堂,奥土曼清真寺,罗马地下水库,埃及香料市场,还有那曾住着苏丹王艳丽嫔妃们的三宫六院。我们也同主讲人一起坐游艇流连忘返于连接黑海与马尔马拉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乘热汽球飞越小亚细亚腹地景观奇特的卡帕多细亚,攀登遗有公元一世纪科马根王国巨型雕像的内姆鲁特山巅,寻访有上千座奥土曼古建筑的藩红花镇和遍布古罗马时代历史遗迹的西南海岸......
历史上再灿烂的文明和辉煌的古迹,如果离开了文明和历史的传承者,就会失去涌动的生命力,也就不再会显得如此光彩照人。刘嫄用镜头讲述的她与土耳其的心灵之约和文化之旅,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脉动和历史源流,对土耳其的土地和人民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了解,如果说,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的话,那么,这几十幅动人心扉的照片应远胜于百多本的书报杂志了!
Friday, February 22, 2008
Sunday, February 17, 2008
小 议 央 视 春 晚
来去集之194
丘 霖
生活在海外,同国内联系的纽带还是很紧密的,比如常常浏览报道国内新闻的网址,与父母通电话,或同朋友网上聊天什么的,而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也是我同国内保持“文化接触”的年度盛事之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除夕之夜观看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亿万中国人在吃年夜饭之余的一种集体文艺表演观赏行为和节庆方式。九十年代初,丘霖来到美国,之后的十八年里,我未曾有机会回中国过大年,重温老家浓郁厚重的喜庆气氛,成为心中的一大憾事,毕竟,每逢新春佳节,思亲思乡情更重。然而,在美国的十八年里,我每年都能找到机会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在海外观赏春晚,也算是对中国式过年的一种远程但又直接的参与,多少能抚慰一下心中的乡愁。
每年看完春晚,通常是褒贬皆有之,今年亦复如此。总体上讲,08年的春节晚会,内容较往年来得朴素实在,这可能同南方大片地区遭受雪灾不无关系。晚会中也出现了一些内容和形式比较出色的节目,如抗灾主题节目,手影戏《逗趣》等。另一个值得称道的方面是,今年春晚的舞台设计和舞台效果有明显的改进。但是,就同往年一样,今年的春晚也有不少让人感到遗憾之处。
我们都知道,虽然节目主持人并不参加表演,但是,他们却常常被认为是在舞台上穿针引线的灵魂人物。春晚的主持人,很多是老面孔,他(她)们虽然衣着华丽,但主持风格呆板且做作;笑容灿烂,但讲话如同背书一般,口头语言和肢体动作缺乏现场主持人应有的感染力和生动性,但不知为何,央视每年都请这些老面孔出马主持春晚,让我常常有“堂堂中国空无人”之感。今年倒是那位后半场出场的白岩松极有主持者的架势和风范,但是,他却不能跻身“正牌支持人”的行列,令人费解。
每年的春晚都有所谓的为晚会“定做”的大歌表演,今年也不例外。这些大歌通常由装扮艳丽的大牌歌星主唱,背后则由众男女卖力伴舞烘托气氛。这些大歌的歌词听上去皆牵强拗口,曲调也难入耳。我想,如果把历年的春晚大歌回顾整理一下,人们一定会发现,几乎没有一首这样的大歌得以传唱开来。可是,为什么这样一种表演形式就会年复一年的出现而“生生不息”呢?在海外看到的一些国内来访团体举行的发布会、招商会,也常常是只重形式不重效果,难不成这就是所谓的“潜规则”之普遍性使然?
说起今年的春晚,当然不能不提到章子怡的歌唱表演。国际著名影星,外表美丽清澈,气质不凡,这一直是我心目中章子怡的形象。但是,看罢章子怡在春晚上表演的独唱“天女散花”,直令我感到匪夷所思。章子怡的歌声,明显是经过多重技术加工而成,造假是给人的第一印象,而且,这技术加工并未改变章子怡歌声的严重底气不足。更要命的是,她那夸张的服饰、发型和粉脂,硬生生地将一个“清水出芙蓉”的国际巨星打扮成一个三流的蹩脚歌手。据说,这次章子怡出场的彩装和美容费花掉了一百多万,如此重金打造,却引来多方恶评,用“得不偿失”不足以形容章子怡亮相春晚的“失分”之重。据报道,春晚的总导演还力挺章子怡的这次演出,这不免让我对这位总导演的判断力产生很大的怀疑。
每次的春节晚会,都需要高扬时代的主旋律。如这次的抗灾大朗诵《溫暖2008》和歌曲《大雪無情人有情》,都是颇为成功的节目。同时,晚会还请来了数位全国道德模范与会并特别一一加以介绍和褒扬,这显示,政府和社会对道德建设和净化人心工作的重视。但是,从画面上来看,受奖人手捧着鲜花站起来接受表扬,但却感觉不到由衷的自豪和喜悦,过程显得拘束和制式化。一个很好的激发和鼓舞人心的场面,让人觉得严肃有余,感染力不足。
今年的春晚节目类别较广,形式也较往年丰富些,但是节目内容创意不足,没有太大的新意,包括人们喜闻乐见的小品节目。春晚最后部分的歌颂航天事业的节目,邀请了宇航员和仪仗队出场,阵容和气度不凡,颇为激昂壮观。但是我注意到,节目选用的音乐是诞生于1965年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红旗颂》是一首不错的交响乐作品,历史感厚重,但时代感稍嫌不足。人们都说伟大的年代会催生伟大的作品,我想这应包括音乐作品在内。但愿今后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不仅仅向人们提供守岁时的精神食粮,她还将成为催生新时代杰出艺术作品的一片沃土良田。
丘 霖
生活在海外,同国内联系的纽带还是很紧密的,比如常常浏览报道国内新闻的网址,与父母通电话,或同朋友网上聊天什么的,而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也是我同国内保持“文化接触”的年度盛事之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除夕之夜观看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亿万中国人在吃年夜饭之余的一种集体文艺表演观赏行为和节庆方式。九十年代初,丘霖来到美国,之后的十八年里,我未曾有机会回中国过大年,重温老家浓郁厚重的喜庆气氛,成为心中的一大憾事,毕竟,每逢新春佳节,思亲思乡情更重。然而,在美国的十八年里,我每年都能找到机会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在海外观赏春晚,也算是对中国式过年的一种远程但又直接的参与,多少能抚慰一下心中的乡愁。
每年看完春晚,通常是褒贬皆有之,今年亦复如此。总体上讲,08年的春节晚会,内容较往年来得朴素实在,这可能同南方大片地区遭受雪灾不无关系。晚会中也出现了一些内容和形式比较出色的节目,如抗灾主题节目,手影戏《逗趣》等。另一个值得称道的方面是,今年春晚的舞台设计和舞台效果有明显的改进。但是,就同往年一样,今年的春晚也有不少让人感到遗憾之处。
我们都知道,虽然节目主持人并不参加表演,但是,他们却常常被认为是在舞台上穿针引线的灵魂人物。春晚的主持人,很多是老面孔,他(她)们虽然衣着华丽,但主持风格呆板且做作;笑容灿烂,但讲话如同背书一般,口头语言和肢体动作缺乏现场主持人应有的感染力和生动性,但不知为何,央视每年都请这些老面孔出马主持春晚,让我常常有“堂堂中国空无人”之感。今年倒是那位后半场出场的白岩松极有主持者的架势和风范,但是,他却不能跻身“正牌支持人”的行列,令人费解。
每年的春晚都有所谓的为晚会“定做”的大歌表演,今年也不例外。这些大歌通常由装扮艳丽的大牌歌星主唱,背后则由众男女卖力伴舞烘托气氛。这些大歌的歌词听上去皆牵强拗口,曲调也难入耳。我想,如果把历年的春晚大歌回顾整理一下,人们一定会发现,几乎没有一首这样的大歌得以传唱开来。可是,为什么这样一种表演形式就会年复一年的出现而“生生不息”呢?在海外看到的一些国内来访团体举行的发布会、招商会,也常常是只重形式不重效果,难不成这就是所谓的“潜规则”之普遍性使然?
说起今年的春晚,当然不能不提到章子怡的歌唱表演。国际著名影星,外表美丽清澈,气质不凡,这一直是我心目中章子怡的形象。但是,看罢章子怡在春晚上表演的独唱“天女散花”,直令我感到匪夷所思。章子怡的歌声,明显是经过多重技术加工而成,造假是给人的第一印象,而且,这技术加工并未改变章子怡歌声的严重底气不足。更要命的是,她那夸张的服饰、发型和粉脂,硬生生地将一个“清水出芙蓉”的国际巨星打扮成一个三流的蹩脚歌手。据说,这次章子怡出场的彩装和美容费花掉了一百多万,如此重金打造,却引来多方恶评,用“得不偿失”不足以形容章子怡亮相春晚的“失分”之重。据报道,春晚的总导演还力挺章子怡的这次演出,这不免让我对这位总导演的判断力产生很大的怀疑。
每次的春节晚会,都需要高扬时代的主旋律。如这次的抗灾大朗诵《溫暖2008》和歌曲《大雪無情人有情》,都是颇为成功的节目。同时,晚会还请来了数位全国道德模范与会并特别一一加以介绍和褒扬,这显示,政府和社会对道德建设和净化人心工作的重视。但是,从画面上来看,受奖人手捧着鲜花站起来接受表扬,但却感觉不到由衷的自豪和喜悦,过程显得拘束和制式化。一个很好的激发和鼓舞人心的场面,让人觉得严肃有余,感染力不足。
今年的春晚节目类别较广,形式也较往年丰富些,但是节目内容创意不足,没有太大的新意,包括人们喜闻乐见的小品节目。春晚最后部分的歌颂航天事业的节目,邀请了宇航员和仪仗队出场,阵容和气度不凡,颇为激昂壮观。但是我注意到,节目选用的音乐是诞生于1965年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红旗颂》是一首不错的交响乐作品,历史感厚重,但时代感稍嫌不足。人们都说伟大的年代会催生伟大的作品,我想这应包括音乐作品在内。但愿今后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不仅仅向人们提供守岁时的精神食粮,她还将成为催生新时代杰出艺术作品的一片沃土良田。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