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去集之191
说起诺贝尔奖,中国人是十分在意的。对于这项地位崇隆的国际大奖,在创立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一直与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中国无缘,这一问题引起过许许多多的思考和探讨,象“中国人离诺贝尔奖到底有多远?”这样的标题就常常出现在报端。在这样的心态 之下,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当然就会头顶荣耀的光辉,在中国人的社会里“独步天下”、“独领风骚”。
话说台海另一端的宝岛台湾,一九九四年李远哲顶着诺贝尔奖的光环回到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或许是改革之心殷殷,或许是知识海洋中的纯真,李远哲在两千年大选前接受陈水扁之邀担任他的“国政顾问团”首席顾问,并殷切呼吁人民支持“清流执政”、“向上提升”。李远哲奋不顾身的表态,对陈水扁的选情发挥了临门一脚的作用,一举把阿扁送上总统宝座,同时他也等于把自己的清誉和声望都押给了阿扁。及至扁当局施政无能的窘态毕露,台湾政经情势日渐“向下沉沦”,乃至陈水扁家族丑闻不断,李远哲当初的“名家推荐”,也就变得难辞其咎了。但是,李远哲从未对他以个人声誉担保的“黑心商品”向公众表示任何的歉意,相反,他在二○○四年的总统大选中继续对扁下注,引人侧目。年前百万“红衫军”上街怒吼,向阿扁的贪渎腐化“呛声”,当媒体问及李远哲作何感想时,这位扁之“国师”竟称“这不是我的事”,拂袖而去。本月早些时候,台湾选民用选票向扁政府和执政的民进党表达了强烈不满之意,民进党在立法院的席次遭到崩盘性的冲击,其在三月间总统大选的前景被普遍看衰。但就在此时,李遠哲接受日本媒体专访,高调表态挺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谢长廷,还表示担心立法与行政若都由国民党主导,台湾政治将陷入不平衡的危险状态云云。其实大家都知道,在代议制政体中,如英国和法国,国会多数与行政权同属一个政党是政治常态,有助于增进政府施政的效率,这几乎是政治学的常识。而且,正在日本访问的李遠哲,应该十分清楚日本的府院体制亦是如此。李远哲以如此站不住脚的论据在选前又一次挺身而出支持民进党总统参选人,希望再度发挥临门一脚的意图十分浓厚。不过,台湾媒体此次对李远哲 “出烂招”的抨击多不假辞色,政治评论家胡忠信直指李远哲的这番表态“很愚蠢”。通常,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竟会被人指称为“很愚蠢”,但,这却是发生在台湾的一个实景。
再回到中原大地。无独有偶,大陆也有一位从美国归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大名鼎鼎的杨振宁博士。这位杨博士退休回到国内后,同李远哲似有同好 - 弃自己的科研强项而重社会活动。杨振宁回国入住清华园内特别建造的别墅中,东走走、西逛逛,本无可厚非,但是,杨博士却常常发表演讲大谈自己的“赤子之心”,媒体也常常将他奉为“爱国科学家”。但是,当杨振宁年富力强、最出成绩之时,他并没有为中国效力,退休后回国颐养天年,享尽荣华富贵,却开始教育子孙后代要象他那样“爱国”了,可能是杨博士在海外呆得太久,忘了中国的古训里还有“言传身教”这档子事了。而最让杨博士在当今中国声名远扬的是他同“子孙后代”中的一员,比他小54岁的翁帆女士的“婚姻与爱情”。谈到爱情,人们会说:爱情无国界,爱情也不分年龄。这都没错。但是,爱情的本质是基于个人的幸福,这种人生幸福当然也应该包括男女之间和谐的两性生活在内。古往今来,老朽凭借金钱地位而与少女结婚的事例比比皆是,正如诗中所云:“二八佳人耄耋郎,萧萧白发对红妆。杖藜扶入销金帐,一树梨花压海棠”。 但是,这些扭曲人性的结合通常是两个人之间的交易,当事人和旁观者对此都心知肚明,不用张扬就当私事了结就行,如果关起门来悄悄地盘点这交易带来的好处,大家眼不见心不烦,也不会给别人的生活带来太多的纷扰。但是,杨博士不作此想,硬是想要把这老戏码改成动人心弦、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广而告之。一会儿是高谈上帝送给他的最后礼物,一会儿是发表柔肠寸断的英诗;这里是十指紧扣的官发明信片,那里是新近出版的《杨振宁翁帆访谈录》- “描述杨翁忘年恋的点滴细节,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他们结婚前后的生活”,可以说是没完没了,但是,无论当事人如何天花乱坠地加以描绘粉饰,却不能改变一个颤颤悠悠的老人依靠名声和地位占有年轻女人的这个基本事实,和这个事实给社会带来的恶质化示范。
记得我们在小学的时候都读过“常识”一课,老师说,要懂得以后学习的科学学科,我们先要从“常识”课入门。但是,近年来发生在海峡两岸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身上的咄咄怪事,让人们在觉得匪夷所思之余,只能长叹:有些大科学家是不具备常识的。
Friday, January 25, 2008
Sunday, January 20, 2008
08 年 好 事 再 添 一 桩
2008年到来之际,中国官方的《人民日报》按例发表了新年社论兼元旦献辞。这篇气宇轩昂的社论开头便说:“重大时间节点、重大历史事件,注定让一些年份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永恒记载。2008年,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迎来北京奥运会。这是13亿中华儿女热切期盼的年份,是世界向中国投来更多目光的年份,是必定镌刻在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年份。2008年,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通观这篇热情洋溢的社论,全文竟没有提到台湾问题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提法通常是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的。笔者猜想,这不是《人民日报》主笔的疏忽,而是在他们撰稿时,台湾问题仍是未来08年中的一个最大变数甚至是一个随时会被引爆的火药桶。去年以来,北京学界、政界和军界,乃至最高决策层就一直警告说,2008年是台海局势的“高危期”,大陆方面将严阵以待,做好应付各种突发事态的准备。有关人士还明确指出,台湾立委选举、台湾总统大选和北京奥运会期间,是台海局势最危险的三个时间段,因为台独势力极有可能趁机制造“重大事变”,包括宣布台湾独立。
在台湾选举热季来临之前,陈水扁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一意孤行地推动“入联公投”,并操弄“文革”式的“去蒋化”行动挑起岛内族群对立,对此,不用说北京,就是台湾的长期盟友美国以及周边亚太邻国,都对台海局势感到忧心忡忡。陈水扁政府对抗国际社会压力的最大法宝就是:“我们是民主社会,民意不可违”,一副“挟民意以令诸国”的悍然气势。眼看着“中美共管”台海事务失之效力,台海冲突机率日增之时,台湾选民用选票给不可一世的陈水扁发出一个“岛内严重警告处分”。台湾立法委员选举于1月12日举行,国民党在新一届立法院总共113个席位中,赢得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席次,遥遥领先于民进党。民进党共获得二十七席,远低于选前的估计。台湾中选会同时宣布,两项由民进党和国民党分别提出,与立委选举一同进行投票的“追讨国民党党产公投”和“反贪腐公投”,因投票率都未达到法定的百分之五十的规定,均遭到否决。其中民进党发起的“讨党产公投”,投票率只有26.34%。国民党发起的“反贪腐公投”,投票率只有26.08%。由于国民党在选举之前发动了“拒领公投票”,所以领公投票的多为支持绿营的民众,投票率只有四分之一,显示民进党除了立委席次大溃败外,在“公投”议题上也遭到重挫。由于反对党国民党在立法院占绝对多数,掌握罢免总统所需的票数,陈水扁在任期最后阶段挑战国际社会和中国大陆的可能性大幅度下降。因此,原本乌云密布的台湾海峡,因为此次立委选举的结果而透出了希望的曙光。至少,中国领导人08年内应该可以不需要在奥运赛事和台海战事间作一个艰巨的选择。
台湾驻美国资深媒体人傅建中在日前的一篇报道中写道:“民进党在立委选举中大败后,人们最担心的是不知陈水扁在未来的两个月任期内还会有什么花招,中共最大的噩梦是阿扁在卸任前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宣布台湾独立。 华府的传统基金会十五日举行了一场台湾立委选后的研讨会,会中有人问:陈水扁会不会铤而走险,在台湾历史上留名,卸任前昭告天下,成立「台湾共和国」?
传统基金会研究员谭慎格当场打赌说,陈水扁绝对不会做这种冒天下大不韪的事,并以一比二十的赌注吸引听众下注。谭说他愿以一百美元和人打赌,如果有人赢了,他赔二千元。” 傅建中写道:“谭慎格近年是民进党宠儿,在华府各种集会上经常力挺阿扁、谴责中共和蓝营不遗余力。可是在昨天的会上,大家注意到谭慎格自始至终不曾展露一丝笑容,和他平日嘻嘻哈哈的作风迥异。”
对于这次台湾立委选举的结果,笔者有以下几点观察:一是,民进党此番大败,可能同美国和中国施加的压力有一定关系,但是,根本原因在于陈水扁政府施政的无能和无德所致。多年来,陈水扁秉持屡试不爽之“族群斗争一抓就灵”的方针,弃经济而拚“政治”,尽管贪渎腐败盛行,民生日渐凋敝,但选举时却多有斩获。可是,这一招式到了08年显然已成为强弩之末,昨日黄花。只是回头看来,台湾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此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二,从北京对立委选举结果的审慎反应看,显然,大陆方面很清楚民进党的大败并非是大陆对台“反独促统”政策的奏效,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政策仍有很深的疑虑和抗压力。不过,正当大陆对“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政策的有效性产生怀疑时,台湾立委选举的结果,应会给两岸开启良性互动、避免军事冲突之新局提供契机。三,台湾人民以选票告诉执政者和世人,台湾的民主不是一个“玩笑”。这次的立委选举,输家是民进党,赢家是国民党,但是真正的赢家是台湾民主。即使今年国民党通过总统大选重新夺回总统宝座,但是经过2000年痛失政权的教训,国民党有望成为一个更卑谦、更倾听民意的执政党。
2008年年初台湾第七届立法委员出人意表的选举结果,对大陆和对台湾而言,都是一桩值得大大庆贺的好事。
通观这篇热情洋溢的社论,全文竟没有提到台湾问题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提法通常是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的。笔者猜想,这不是《人民日报》主笔的疏忽,而是在他们撰稿时,台湾问题仍是未来08年中的一个最大变数甚至是一个随时会被引爆的火药桶。去年以来,北京学界、政界和军界,乃至最高决策层就一直警告说,2008年是台海局势的“高危期”,大陆方面将严阵以待,做好应付各种突发事态的准备。有关人士还明确指出,台湾立委选举、台湾总统大选和北京奥运会期间,是台海局势最危险的三个时间段,因为台独势力极有可能趁机制造“重大事变”,包括宣布台湾独立。
在台湾选举热季来临之前,陈水扁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一意孤行地推动“入联公投”,并操弄“文革”式的“去蒋化”行动挑起岛内族群对立,对此,不用说北京,就是台湾的长期盟友美国以及周边亚太邻国,都对台海局势感到忧心忡忡。陈水扁政府对抗国际社会压力的最大法宝就是:“我们是民主社会,民意不可违”,一副“挟民意以令诸国”的悍然气势。眼看着“中美共管”台海事务失之效力,台海冲突机率日增之时,台湾选民用选票给不可一世的陈水扁发出一个“岛内严重警告处分”。台湾立法委员选举于1月12日举行,国民党在新一届立法院总共113个席位中,赢得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席次,遥遥领先于民进党。民进党共获得二十七席,远低于选前的估计。台湾中选会同时宣布,两项由民进党和国民党分别提出,与立委选举一同进行投票的“追讨国民党党产公投”和“反贪腐公投”,因投票率都未达到法定的百分之五十的规定,均遭到否决。其中民进党发起的“讨党产公投”,投票率只有26.34%。国民党发起的“反贪腐公投”,投票率只有26.08%。由于国民党在选举之前发动了“拒领公投票”,所以领公投票的多为支持绿营的民众,投票率只有四分之一,显示民进党除了立委席次大溃败外,在“公投”议题上也遭到重挫。由于反对党国民党在立法院占绝对多数,掌握罢免总统所需的票数,陈水扁在任期最后阶段挑战国际社会和中国大陆的可能性大幅度下降。因此,原本乌云密布的台湾海峡,因为此次立委选举的结果而透出了希望的曙光。至少,中国领导人08年内应该可以不需要在奥运赛事和台海战事间作一个艰巨的选择。
台湾驻美国资深媒体人傅建中在日前的一篇报道中写道:“民进党在立委选举中大败后,人们最担心的是不知陈水扁在未来的两个月任期内还会有什么花招,中共最大的噩梦是阿扁在卸任前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宣布台湾独立。 华府的传统基金会十五日举行了一场台湾立委选后的研讨会,会中有人问:陈水扁会不会铤而走险,在台湾历史上留名,卸任前昭告天下,成立「台湾共和国」?
传统基金会研究员谭慎格当场打赌说,陈水扁绝对不会做这种冒天下大不韪的事,并以一比二十的赌注吸引听众下注。谭说他愿以一百美元和人打赌,如果有人赢了,他赔二千元。” 傅建中写道:“谭慎格近年是民进党宠儿,在华府各种集会上经常力挺阿扁、谴责中共和蓝营不遗余力。可是在昨天的会上,大家注意到谭慎格自始至终不曾展露一丝笑容,和他平日嘻嘻哈哈的作风迥异。”
对于这次台湾立委选举的结果,笔者有以下几点观察:一是,民进党此番大败,可能同美国和中国施加的压力有一定关系,但是,根本原因在于陈水扁政府施政的无能和无德所致。多年来,陈水扁秉持屡试不爽之“族群斗争一抓就灵”的方针,弃经济而拚“政治”,尽管贪渎腐败盛行,民生日渐凋敝,但选举时却多有斩获。可是,这一招式到了08年显然已成为强弩之末,昨日黄花。只是回头看来,台湾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此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二,从北京对立委选举结果的审慎反应看,显然,大陆方面很清楚民进党的大败并非是大陆对台“反独促统”政策的奏效,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政策仍有很深的疑虑和抗压力。不过,正当大陆对“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政策的有效性产生怀疑时,台湾立委选举的结果,应会给两岸开启良性互动、避免军事冲突之新局提供契机。三,台湾人民以选票告诉执政者和世人,台湾的民主不是一个“玩笑”。这次的立委选举,输家是民进党,赢家是国民党,但是真正的赢家是台湾民主。即使今年国民党通过总统大选重新夺回总统宝座,但是经过2000年痛失政权的教训,国民党有望成为一个更卑谦、更倾听民意的执政党。
2008年年初台湾第七届立法委员出人意表的选举结果,对大陆和对台湾而言,都是一桩值得大大庆贺的好事。
Friday, January 11, 2008
眼 花 缭 乱 的 “改 变”
2008年的新年钟声刚落,美国总统党内初选的起跑枪声便一鸣惊人。原本被普遍看好,民调支持率居高不下的喜莱莉参议员,竟在初选第一州的依阿华以落后九个百分点的得票率败给“后起之秀”欧巴马,排名屈居第三,令人大跌眼镜,而妇女铁票和中间选民票的流失,更难让人看好喜莱莉的后势。共和党方面,同样以“黑马”姿态快速崛起的前阿肯色州长哈克比力克群雄,获得胜利。依阿华的初选结果一出,“改变”(Change)一词和欧巴马、哈克比的照片迅速占据媒体的显著位置,多数政治评论家们直指选民已厌倦“老面孔”,希望有新人出现来“改变华盛顿”。有鉴于这股“人心思变”浪潮的来袭,此后每位总统参选人都大谈特谈“改变”,以求不被选民边缘化。喜莱莉团队调整文宣策略,设法为其大选主轴重新定调,少谈她往日的白宮经验,多谈前瞻未來的讯息,不过,喜莱莉还是愤愤不平地出言攻击对手:当有人在谈论“改变”时,她一直在致力于“改变”的工作,直指欧巴马的“改变” 是“光说不练”。有望成为“第一先生”的前总统克林顿,面对欧巴马在新罕布什尔初选前气势如虹的民意支持 (当时有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欧巴马的支持率高于喜莱莉百分之十),在谈到“改变”时则多少显得有些无奈和落寞,说他不能把他的夫人变得更高、更年轻,或变成一位男性,等等。夺得依阿华民主党初选第二名的爱德华兹则宣称,自己和欧巴马代表“改变”和“未来”,言下之意是政坛宿将喜莱莉应可出局。共和党方面,哈克比阵营也高调宣示,改变的时代已经到来,剑指对象当然是年届七旬的老牌政治人物马侃参议员。而马侃在一次共和党参选人的电视辩论中,自然也拿起“改变”一词,指另一位参选人朗穆尼 “the Candidate of Change”, 但是他在这里使用的Change意思是“立场多变、摇摆不定”。因一词多意,所以不管是赞扬还是攻击,都可使用相同的字眼,颇为有趣。但是,依阿华初选后,Change已俨然成为本次美国总统党内初选的“中心议题”,“改变”的讯息不断弥漫升温。
说到Change的一词多意,笔者还想起在数年前的一次总统选举时,看到一则漫画,漫画的左边是政治人物在台上对选民大谈Change (改变),而右边是一个衣衫褴褛的无家可归者在街上拿着盘子向行人大声嚷嚷Change (零钱),这是题外(笑)话。
党内初选正式开打不久,这边厢Change 的主旋律高唱入云,那边厢,新罕布什尔的初选结果又一次让人大跌眼镜。民主和共和两党方面,两位“政坛老人” 喜莱莉和马侃卷土重来,赢得新州初选,颇有“老人复出”、“败部复活”之势。这表明今年的美国总统初选过程,将会是十分的“动态”,结果很难预料,到底是“求变”的Change 为主流民意,还是民意本身时时处处都在Change, 经此新罕布什尔州一役,现在看来很难预料。
新州初选前,喜莱莉阵营原本已做好了再次败选的准备,竞选干部士气低落,民主党内也开始有要求喜莱莉退选的声音出现。而喜莱莉这次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中败部复活,为她的选战注入了强心剂,这不仅仅是“扳回一城”,说“起死回生”恐怕更贴切些。有分析家指出,喜莱莉的胜出,主要得益于克林顿的强势助选,和妇女同胞“相信眼泪”的缘故。喜莱莉1月7日在新州一家咖啡馆与选民面对面交換意見,谈到选情低迷时语帶哽咽,眼眶湿润,差点就泪洒现场。 仅管有人怀疑,喜莱莉如此真情流露可能是事先经过设计,但这个画面显然打动了不少女性选民 –社会中处于弱势的妇女,顽强打拼至最关键时刻遭遇天花玻璃板,令人扼腕。由此,流失的妇女票再次汇聚,让新州初选选情在最後关头翻盤。选前的民调结果显示喜莱莉和欧巴马在妇女支持度方面几乎打成平手,但根据当天投票站的出口民調结果,喜莱莉获得的妇女票一跃超过欧巴马13%,为喜莱莉奠定了胜局。当晚计票工作开始不久显示喜莱莉小幅领先后,连喜莱莉阵营的工作人员都表示难以置信,个个喜出望外,1月8日晚间最后变成了喜莱莉其支持者的狂欢夜。但是也有人并不看好这样的胜出,认为如此形成的助力可能不会持久,毕竟,喜莱莉在新罕布什尔州最后只是以三个百分点险胜欧巴马。
新州初选后,民主黨提名战显然已经是喜莱莉与欧巴马对決的态势,双方接下來將於1月19日內华达州的党团会议以及26日南卡罗萊纳州的初选短兵相接,但真正的決战还是要等到2月5日的“超级星期二”,这天将有22个州举行初选,屆時才有望大勢底定。
回到Change 这个词语。就Change 中的“改变”词义而言,Change 可以是小幅调整,也可以是大幅变革。我相信,经过布什执政八载,人心思变应是今年选战的主轴,只是各州选民心目中对Change 的期待和要求不同,将最终决定两党候选人中何者出线。
说到Change的一词多意,笔者还想起在数年前的一次总统选举时,看到一则漫画,漫画的左边是政治人物在台上对选民大谈Change (改变),而右边是一个衣衫褴褛的无家可归者在街上拿着盘子向行人大声嚷嚷Change (零钱),这是题外(笑)话。
党内初选正式开打不久,这边厢Change 的主旋律高唱入云,那边厢,新罕布什尔的初选结果又一次让人大跌眼镜。民主和共和两党方面,两位“政坛老人” 喜莱莉和马侃卷土重来,赢得新州初选,颇有“老人复出”、“败部复活”之势。这表明今年的美国总统初选过程,将会是十分的“动态”,结果很难预料,到底是“求变”的Change 为主流民意,还是民意本身时时处处都在Change, 经此新罕布什尔州一役,现在看来很难预料。
新州初选前,喜莱莉阵营原本已做好了再次败选的准备,竞选干部士气低落,民主党内也开始有要求喜莱莉退选的声音出现。而喜莱莉这次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中败部复活,为她的选战注入了强心剂,这不仅仅是“扳回一城”,说“起死回生”恐怕更贴切些。有分析家指出,喜莱莉的胜出,主要得益于克林顿的强势助选,和妇女同胞“相信眼泪”的缘故。喜莱莉1月7日在新州一家咖啡馆与选民面对面交換意見,谈到选情低迷时语帶哽咽,眼眶湿润,差点就泪洒现场。 仅管有人怀疑,喜莱莉如此真情流露可能是事先经过设计,但这个画面显然打动了不少女性选民 –社会中处于弱势的妇女,顽强打拼至最关键时刻遭遇天花玻璃板,令人扼腕。由此,流失的妇女票再次汇聚,让新州初选选情在最後关头翻盤。选前的民调结果显示喜莱莉和欧巴马在妇女支持度方面几乎打成平手,但根据当天投票站的出口民調结果,喜莱莉获得的妇女票一跃超过欧巴马13%,为喜莱莉奠定了胜局。当晚计票工作开始不久显示喜莱莉小幅领先后,连喜莱莉阵营的工作人员都表示难以置信,个个喜出望外,1月8日晚间最后变成了喜莱莉其支持者的狂欢夜。但是也有人并不看好这样的胜出,认为如此形成的助力可能不会持久,毕竟,喜莱莉在新罕布什尔州最后只是以三个百分点险胜欧巴马。
新州初选后,民主黨提名战显然已经是喜莱莉与欧巴马对決的态势,双方接下來將於1月19日內华达州的党团会议以及26日南卡罗萊纳州的初选短兵相接,但真正的決战还是要等到2月5日的“超级星期二”,这天将有22个州举行初选,屆時才有望大勢底定。
回到Change 这个词语。就Change 中的“改变”词义而言,Change 可以是小幅调整,也可以是大幅变革。我相信,经过布什执政八载,人心思变应是今年选战的主轴,只是各州选民心目中对Change 的期待和要求不同,将最终决定两党候选人中何者出线。
Saturday, January 5, 2008
圣 诞 不 眠 夜
看到这个标题,人们也许会以为丘霖在圣诞夜通宵狂欢庆祝节日。其实不然,那天晚上我正伏案赶写上一期的来去集,因是节日,故应景写了一些对国内圣诞热的杂感,正准备结尾收工时,忽闻直升机轰鸣声传来,络绎不绝,家中的小狗豆豆害怕地从床上跳下,躲到她的“避难所”我的书桌之下“猫”了起来。我心里嘀咕,都快午夜了,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直升机经过?打开窗帘一看,始见只是一架直升机来回盘旋于后院的树林上,向下打着耀眼的探照灯探寻着什么,朝树林望去,里面更见手电光随着人影上下晃动。眼前的景象,加上轰鸣的直升机声,颇有点象惊险电影里的场景,只是这一切发生在自己的后院,多少有点令人不知所措。拿起电话,拨通了蒙郡警察局,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接听的女警察告诉我,他们正在树林里搜寻一位受伤者,州警的直升机在空中协助寻找。我问:这名伤者是否与犯罪活动有关联?得到的答案很制式:目前无可奉告。再问:警察压境,周围住家可有何注意事项?尽管警察很有礼貌,但是她的答案还是很制式:如见可疑之人,请及时报告。挂了电话,心里的疑惑则更大了,这位被找之人究竟是何许人氏?如是罪犯现场,会不会还有潜伏或流窜的其他作案之人?时值学校节假期间,从大学回来过寒假的女儿圣诞当晚正同她的好姐妹在外看晚场电影,担心起孩子的安危,赶快电话通知女儿先不要回家,到姐妹家留宿一夜再说,自己则再仔细检查一遍门户,然后揣着忐忑的心回房睡觉,辗转反侧之间,心里竟冒出一句节日期间反复听到的一句歌词:“Oh, What a Christmas!”。
第二天一早,朦胧中醒来,忙打开电视想了解昨晚树林里到底“花生什么树”(台湾腔国语)了。可能是记者得到的消息还不详尽,地方新闻节目只是简单地播报说,在圣诞夜发生的事件中一人受伤,警察在寻获另一伤者时,发现他已经死亡。虽然消息还不十分确切,但心里多少松了口气,毕竟后院树林中的警察搜寻工作已告结束。放眼望去,离我们几家之远,到接近28号公路的一段树林里圈起了用于警察勘查现场时用的黄色警示带。下班回到家后,对案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个十八岁的海军陆战队士兵,节日回家探亲时,在圣诞节当夜用刀将五十五岁的父亲刺死,搏斗中负伤的凶手随后到不远的Shady Grove 医院就医,并报警谎称自己和父亲在散步时遭遇五、六人的袭击受伤,自己则脱逃至医院治疗。但是警方很快发现该年轻人的陈述前后矛盾,物证也不能支持他的说词,当场将其拘押审讯,最后年轻人供称自己用刀杀了生父。警方根据凶嫌的供词,并带着他前往事发现场搜寻其父,还调来了州警装备有感应搜索仪的直升机助阵,于是,圣诞夜在我们后院树林中发生的“惊险”一幕就此上演。
对发生在圣诞节当天儿子手刃生父的惨剧,我们直呼不可思议 - 现场就在住宅区附近不说,女儿从电视画面上发现凶嫌竟是她中学的同级同学。女儿回忆道,在读初中时就知道这位名叫 David Winters 的同学,进入高中后不到一年,因学业问题转学去了其他学校,此后再没有听到有关他的消息。据报载,David Winters 已被检方漏夜起诉,罪名是一级谋杀,且不得交保,也不能参加他父亲的葬礼。其父 Andrew Winters 是一名建筑师,专门设计私人住宅,其所在社区离出事地点不是太远,邻里口碑不错,儿子加入海军陆战队后,在言谈中颇以儿子为荣,还常常穿着印有海军陆战队标志的T恤以示支持。报道还说,David Winters 刚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军营中完成了新兵集训,还没有被具体调派去何处。报道表示,警方已排除David Winters所犯之凶案同所谓“节日压力”的关系,云云,只是凶嫌的作案动机尚不清楚。David Winters 的律师表示,检方当天以一级谋杀罪起诉David Winters 是“匆忙和不成熟”的决定,但又称将考虑用“心智不健全”的理由为他的委托人进行辩护。全案中,凶嫌的母亲角色最为不幸,刚在圣诞节失去丈夫的她,还要尽力为儿子寻找法律帮助,还其清白?
在同女儿议论这起不幸案件时,我很快发现了中西文化中的一个差异 – 在中国,杀父者乃大逆不道之人,其行为有专属名词叫做“弑”。弑者,以下杀上也。臣子杀君主、儿子杀父亲,这就是弑,弑父乃是弑的一种形态。但是,在英语世界,杀人就叫 Kill 或 Murder, 没有因为杀人者和被杀者之间身份和辈分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用词。电视记者在采访Winters 家的邻居时,人们大多对悲剧的发生感到震惊,然后表示不解这父子间究竟发生了何事导致了这场血光之灾。没有人谴责做儿子的悖逆不道。但是从中国人的伦常观来讲,无论如何,子杀父是忤逆的最高形式,罪大恶极,人人当诛之。当我将此番道德伦常“古训”解释给女儿听时,她忽然问道:如果是一个父亲将孩子杀死,从道德上讲是不是犯罪的程度就轻一点呢?我犹豫了一下回答道:凡杀人者都是罪犯。女儿接着说:Oh, we are on the same page then。如果说过圣诞节是被“西化”的话,那么同意将“弑”降格为“杀”又何尝不是呢?不过,在家庭团聚欢度圣诞大节之夜,儿子竟亲手把自己养育成人的父亲以乱刀捅死,想来想去,我总觉得一个“杀”字不足以反映出这一人伦惨剧的悲情之深重。
第二天一早,朦胧中醒来,忙打开电视想了解昨晚树林里到底“花生什么树”(台湾腔国语)了。可能是记者得到的消息还不详尽,地方新闻节目只是简单地播报说,在圣诞夜发生的事件中一人受伤,警察在寻获另一伤者时,发现他已经死亡。虽然消息还不十分确切,但心里多少松了口气,毕竟后院树林中的警察搜寻工作已告结束。放眼望去,离我们几家之远,到接近28号公路的一段树林里圈起了用于警察勘查现场时用的黄色警示带。下班回到家后,对案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个十八岁的海军陆战队士兵,节日回家探亲时,在圣诞节当夜用刀将五十五岁的父亲刺死,搏斗中负伤的凶手随后到不远的Shady Grove 医院就医,并报警谎称自己和父亲在散步时遭遇五、六人的袭击受伤,自己则脱逃至医院治疗。但是警方很快发现该年轻人的陈述前后矛盾,物证也不能支持他的说词,当场将其拘押审讯,最后年轻人供称自己用刀杀了生父。警方根据凶嫌的供词,并带着他前往事发现场搜寻其父,还调来了州警装备有感应搜索仪的直升机助阵,于是,圣诞夜在我们后院树林中发生的“惊险”一幕就此上演。
对发生在圣诞节当天儿子手刃生父的惨剧,我们直呼不可思议 - 现场就在住宅区附近不说,女儿从电视画面上发现凶嫌竟是她中学的同级同学。女儿回忆道,在读初中时就知道这位名叫 David Winters 的同学,进入高中后不到一年,因学业问题转学去了其他学校,此后再没有听到有关他的消息。据报载,David Winters 已被检方漏夜起诉,罪名是一级谋杀,且不得交保,也不能参加他父亲的葬礼。其父 Andrew Winters 是一名建筑师,专门设计私人住宅,其所在社区离出事地点不是太远,邻里口碑不错,儿子加入海军陆战队后,在言谈中颇以儿子为荣,还常常穿着印有海军陆战队标志的T恤以示支持。报道还说,David Winters 刚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军营中完成了新兵集训,还没有被具体调派去何处。报道表示,警方已排除David Winters所犯之凶案同所谓“节日压力”的关系,云云,只是凶嫌的作案动机尚不清楚。David Winters 的律师表示,检方当天以一级谋杀罪起诉David Winters 是“匆忙和不成熟”的决定,但又称将考虑用“心智不健全”的理由为他的委托人进行辩护。全案中,凶嫌的母亲角色最为不幸,刚在圣诞节失去丈夫的她,还要尽力为儿子寻找法律帮助,还其清白?
在同女儿议论这起不幸案件时,我很快发现了中西文化中的一个差异 – 在中国,杀父者乃大逆不道之人,其行为有专属名词叫做“弑”。弑者,以下杀上也。臣子杀君主、儿子杀父亲,这就是弑,弑父乃是弑的一种形态。但是,在英语世界,杀人就叫 Kill 或 Murder, 没有因为杀人者和被杀者之间身份和辈分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用词。电视记者在采访Winters 家的邻居时,人们大多对悲剧的发生感到震惊,然后表示不解这父子间究竟发生了何事导致了这场血光之灾。没有人谴责做儿子的悖逆不道。但是从中国人的伦常观来讲,无论如何,子杀父是忤逆的最高形式,罪大恶极,人人当诛之。当我将此番道德伦常“古训”解释给女儿听时,她忽然问道:如果是一个父亲将孩子杀死,从道德上讲是不是犯罪的程度就轻一点呢?我犹豫了一下回答道:凡杀人者都是罪犯。女儿接着说:Oh, we are on the same page then。如果说过圣诞节是被“西化”的话,那么同意将“弑”降格为“杀”又何尝不是呢?不过,在家庭团聚欢度圣诞大节之夜,儿子竟亲手把自己养育成人的父亲以乱刀捅死,想来想去,我总觉得一个“杀”字不足以反映出这一人伦惨剧的悲情之深重。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