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去集之215
丘 霖
孩子放假回家,空巢变满巢,人多一起吃起饭来也觉得更有味了。女儿虽然从小在美国长大,但是最爱的还是中国餐点。过去无论是在中餐馆就餐,还是拿外卖回家吃,餐毕女儿都不会忘记打开签语饼并 “报告”她所得的“Fortune”。签语饼外形像个元宝,非常中国,但是里面的字条内容却是英文的,与在美国长大的华人孩子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上周“半杯清茶社”邀请著名旅美学者陈奎德博士就海外华人文化认同问题发表演讲,会中有与会人士发言指出,一般而言,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小的时候往往会排斥学习汉语,但是到了一定年龄后,自己却又转而对学习汉语发生兴趣。他的这一观察和结论,似乎在女儿身上得到了些许印证。
自从去年夏天女儿随妈妈回国过暑假后,她对中文的兴趣好像变强了,上大学后还选修了一门中文课,老师给与的表扬和鼓励,又进一步助长了她的中文学习热情。今年暑假期间,有一天当我们一起吃完饭后,女儿照常拿起签语饼,这回她并没有马上切入正题朗读她的“好运声明”,而是拿着签语饼反复读着塑料包装纸上的汉字,然后问我,为什么Fortune Cookie 在汉字里叫作签语饼?接着女儿的问题,我大概解释了签语饼中签语的意思:按中国人的民间传统,当大家希望预知未来之事的进展和结果时,善男信女们会想到去庙宇或道观求签,庙宇和道观大多摆上签筒供人抽取签条问卜。人们相信,求签时心态必须要虔诚,心诚则灵;求签时在神灵面前心中要想着希望求知的事情或者在口中念着希望求知的事情,如果求得好签或上上签,一般要捐上点钱进功德箱积德做利事。解释到这里,我忽然醒悟,都说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和同化性极强,这不是,原来我们华人来到美国后,便通过发送藏有签语的小饼而把散布在全美各地的中餐馆变成了输出民族文化和精神信念的“桥头堡”了!但是,女儿并不认同我的奇谭怪论,而是“务实”地指出:当时很可能有中餐馆的服务生想获得比较好的小费,因此创意发明了叫做“Fortune Cookie”的签语饼,因为每条签语都是上上签,顾客岂不要多留下点钱以“行善积德”啊!这一番你来我往的有关“签语饼”的历史剖析,倒是勾起了我对刚来美国在餐馆打工时一段往事的回忆。
十八年前,我离开了只有两个月大的女儿,只身一人来到美国。同当时许多自费留学生一样,我在中餐馆找到了一份服务生工作,开始了在美国的打工生涯。那时虽然衣食有了着落,但是内心却十分失落,太太和女儿在万里之外,不知何时可以再团聚,加之餐馆工作劳动强度大,因此常常感到身心俱疲,万念俱灰。当时,来餐馆就餐的有一对老人常客,非常健谈。几次交谈后,我得知他们竟是我的上海“同乡” - 一对曾于二次大战期间居住在上海提篮桥一带的犹太夫妻,多少年后他们甚至还能说上些上海方言,令我感到十分的惊异,彼此间也因此有了些他乡遇故知的感受。有一次,吃完了他们常点的中餐后,老太太打开我送上的签语饼,嘀嘀咕咕向坐在对面的老先生念着一段令她开心的“签语”,那边厢的老先生说道:这些签语饼不过是讨人开心而已,而老太太认认真真、一字一句的回答却不无哲理:That’s what life is all about (人生除了开心夫复何求)! 那天,夜色已深,当我目送那对老年夫妇相互搀扶着缓步离开餐馆后,心里忽然有一种强烈的冲动 -自己给顾客送过那么多的签语饼,今天我也要为自己“抽一下签”,好让惆怅的心头感受一下长久未曾有过的开心感觉!我快步走到工作台前,一气打开两个签语饼,抽出字条后,两行小字映入眼帘 – “You will have good luck and overcome many hardships”; “You and your wife will be happy in your life together”。我在求“签”时心中并没有想着希望求知的特定事情,或者在口中念着希望求知的事情,但是这两条签语却好像知道我的心事,帮助我一扫心中的积郁,感觉萎靡的精神为之一振,我发现自己竟在餐馆里会心地笑了起来。
手中揣着的这两片毫不起眼的小纸条,对当时的我来说却是如获至宝。下班后回到住处,我恭恭敬敬地将这两小张签语条粘贴在从国内带来的笔筒上,感觉疲惫已久的心灵里好像有了厚重的依托。对我来说,那天晚上打开的,不仅仅是两张签语饼纸条,而是在漂泊旅程中扬起的希望风帆。岁月如梭,一晃十八年的时间过去了,我的面前还有数不清的山头要跨越,但这两张见证了我在北美新大陆艰难岁月的签语饼字条,依然静静地伫立在我的案头,她们时时在提醒我:面对困难,人是要有点精神力量的。
Saturday, July 26, 2008
Sunday, July 20, 2008
赫 尔 姆 斯 参 议 员
来去集之214
丘 霖
上周的“来去集”中花了一些篇幅介绍美国海军官校和她的著名学员,而本期专栏所要涉及的人物、刚去世不久的原北卡罗莱纳州联邦参议员赫尔姆斯 (Jesse Helms),也是一位曾服役美国海军多年的政坛重量级人士。在美国社会的保守阵营人士心目中,赫尔姆斯是一位英雄般的人物,其地位和功勋同高德华(Barry Goldwater)和里根齐名。退休前曾连续担任了五届联邦参议员的赫尔姆斯,是国会山上保守派议员的领军人物,曾誓言“要用自己的生命来阻挡美国自由主义列车的前行”。赫尔姆斯早年坚决反对设立全国性的“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当1972年尼克松总统展开历史性的访华之旅时,赫尔姆斯公开抨击尼克松是在“奉承红色中国”;克林顿总统刚上任时提议允许同性恋者参军服役,对此,赫尔姆斯忿怒地警告克林顿去北卡罗莱纳州访问时“最好带上保镖”。在担任极有权势的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一职时,赫尔姆斯常常“挺身而出”,拦下和冻结具有自由派背景人士的外交任命案,因此得到一个雅号叫作“不参议员”(Senator No)。在国际事务上,赫尔姆斯的强势作风也令世界领袖们印象深刻。赫尔姆斯曾力主减低美国对联合国的财务支出、立法严惩同古巴进行贸易的国家,其中包括北方邻国加拿大。当论及赫尔姆斯在国际事务方面留给美国的“遗产”时,不能不提到他同中国的“高手过招”种种。
在美国国会,赫尔姆斯是强烈友台的参议员,曾有媒体称其为“来自福尔摩莎的参议员”,他也是参院《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的起草人之一。赫尔姆斯以反对共产主义著称,始终称中国为“红色中国” (Red China),绝对不用正式国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对亲中国的美国官员不假辞色,常常在听证过程中搁置他们的任命案,已故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约翰.霍德里奇(中文名何志立,基辛格助手,参与中美秘密外交的重要人物)等都领教过他的厉害。据报道,美前驻缅甸大使李文 (Burton Levin) 深知赫老的个人偏好,在他的外交经历中不忘恭敬地列上曾任国务院中华民国科长,用的文字是Republic of China, 不是Taiwan Desk (台湾科),因此深获赫尔姆斯欢心,在听证会上轻松愉快地得以过关。一九九五年李登辉访问母校康奈尔大学时,赫尔姆斯亲自前往纽约上州的 Syracuse 机场接机,他也是李登辉访美成行的主要促成者之一。再早些时候的九零年代初期,赫尔姆斯是在国会中坚决反对给与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的重量级参议员。当时,笔者刚来美国,虽然忙于打工,但对电视新闻上赫尔姆斯在国会殿堂中的慷慨陈词还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日后发生的赫尔姆斯与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的一次书信交锋,则引起了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
2000年2月9日,赫尔姆斯给李肇星写信,对中国驻美公使刘晓明(现任中国驻朝鲜大使,时任驻美公使时才四十出头)在记者会中批评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的有关讲话感到“震惊” (aghast),并要求李肇星对这位中国大使馆第二号人物的发言做出澄清。据报道,刘晓明在2月3日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如果美国国会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其后果比当年李登辉访问康奈尔大学要严重得多,将超出中国召回驻美大使的程度。刘晓明还批评支持《加强台湾安全法》的议员对中国问题的了解“只及小学生的水平”。赫尔姆斯认为刘晓明对国会议员进行了人身攻击,并质问:刘先生的这番话是不是表明一旦国会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中国就要对台动武?
李肇星在2月12日回复赫氏的信中说,“我在查阅了有关的记录后得出的结论是:刘公使在记者招待会上所说的话并无错误或不当。他在招待会上确实提醒过人们,1995年允许李登辉访问美国的决定曾经使两国关系严重倒退。他要传达的信息是,如果《加强台湾安全法》果真成为法律,其后果只会更加严重。我完全赞同这一评估。” 李肇星在信中再次阐述了中国坚决反对《加强台湾安全法》的立场,即《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框架,违背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其实质是提升美台军事关系和增加对台军售。他指出,“某些议员对台湾问题的来由及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缺乏了解也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他们对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确定的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承诺缺乏了解。你自己的这封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已逾20年,而你仍然称中国的台湾省为‘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称台湾领导人为‘总统’。仅仅说这是‘无知’或‘不了解’,实在是很客气的了。”
李肇星在信中还指出,“据我记忆所及,他(指刘晓明)从来没有把你和任何一位国会同事比作过‘小学生’。我能想到的最接近的比较是,有些美国学者曾经说过,连小学生都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许多政治人物却好像还不懂得这个事实。”
后据报道,气愤的赫尔姆斯在读罢李肇星的复信后,曾扬言要求国务院宣布李肇星为不受欢迎的人物。被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加强台湾安全法》要求大幅度提升美台军事关系,增加美国对台军售。该法案后被克林顿总统否决而告结束,但是,当时有关《加强台湾安全法》的争论和它在美中台三边掀起的巨大波澜,并没有随着赫尔姆斯的去世而被人们遗忘。
丘 霖
上周的“来去集”中花了一些篇幅介绍美国海军官校和她的著名学员,而本期专栏所要涉及的人物、刚去世不久的原北卡罗莱纳州联邦参议员赫尔姆斯 (Jesse Helms),也是一位曾服役美国海军多年的政坛重量级人士。在美国社会的保守阵营人士心目中,赫尔姆斯是一位英雄般的人物,其地位和功勋同高德华(Barry Goldwater)和里根齐名。退休前曾连续担任了五届联邦参议员的赫尔姆斯,是国会山上保守派议员的领军人物,曾誓言“要用自己的生命来阻挡美国自由主义列车的前行”。赫尔姆斯早年坚决反对设立全国性的“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当1972年尼克松总统展开历史性的访华之旅时,赫尔姆斯公开抨击尼克松是在“奉承红色中国”;克林顿总统刚上任时提议允许同性恋者参军服役,对此,赫尔姆斯忿怒地警告克林顿去北卡罗莱纳州访问时“最好带上保镖”。在担任极有权势的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一职时,赫尔姆斯常常“挺身而出”,拦下和冻结具有自由派背景人士的外交任命案,因此得到一个雅号叫作“不参议员”(Senator No)。在国际事务上,赫尔姆斯的强势作风也令世界领袖们印象深刻。赫尔姆斯曾力主减低美国对联合国的财务支出、立法严惩同古巴进行贸易的国家,其中包括北方邻国加拿大。当论及赫尔姆斯在国际事务方面留给美国的“遗产”时,不能不提到他同中国的“高手过招”种种。
在美国国会,赫尔姆斯是强烈友台的参议员,曾有媒体称其为“来自福尔摩莎的参议员”,他也是参院《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的起草人之一。赫尔姆斯以反对共产主义著称,始终称中国为“红色中国” (Red China),绝对不用正式国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对亲中国的美国官员不假辞色,常常在听证过程中搁置他们的任命案,已故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约翰.霍德里奇(中文名何志立,基辛格助手,参与中美秘密外交的重要人物)等都领教过他的厉害。据报道,美前驻缅甸大使李文 (Burton Levin) 深知赫老的个人偏好,在他的外交经历中不忘恭敬地列上曾任国务院中华民国科长,用的文字是Republic of China, 不是Taiwan Desk (台湾科),因此深获赫尔姆斯欢心,在听证会上轻松愉快地得以过关。一九九五年李登辉访问母校康奈尔大学时,赫尔姆斯亲自前往纽约上州的 Syracuse 机场接机,他也是李登辉访美成行的主要促成者之一。再早些时候的九零年代初期,赫尔姆斯是在国会中坚决反对给与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的重量级参议员。当时,笔者刚来美国,虽然忙于打工,但对电视新闻上赫尔姆斯在国会殿堂中的慷慨陈词还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日后发生的赫尔姆斯与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的一次书信交锋,则引起了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
2000年2月9日,赫尔姆斯给李肇星写信,对中国驻美公使刘晓明(现任中国驻朝鲜大使,时任驻美公使时才四十出头)在记者会中批评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的有关讲话感到“震惊” (aghast),并要求李肇星对这位中国大使馆第二号人物的发言做出澄清。据报道,刘晓明在2月3日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如果美国国会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其后果比当年李登辉访问康奈尔大学要严重得多,将超出中国召回驻美大使的程度。刘晓明还批评支持《加强台湾安全法》的议员对中国问题的了解“只及小学生的水平”。赫尔姆斯认为刘晓明对国会议员进行了人身攻击,并质问:刘先生的这番话是不是表明一旦国会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中国就要对台动武?
李肇星在2月12日回复赫氏的信中说,“我在查阅了有关的记录后得出的结论是:刘公使在记者招待会上所说的话并无错误或不当。他在招待会上确实提醒过人们,1995年允许李登辉访问美国的决定曾经使两国关系严重倒退。他要传达的信息是,如果《加强台湾安全法》果真成为法律,其后果只会更加严重。我完全赞同这一评估。” 李肇星在信中再次阐述了中国坚决反对《加强台湾安全法》的立场,即《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框架,违背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其实质是提升美台军事关系和增加对台军售。他指出,“某些议员对台湾问题的来由及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缺乏了解也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他们对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确定的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承诺缺乏了解。你自己的这封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已逾20年,而你仍然称中国的台湾省为‘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称台湾领导人为‘总统’。仅仅说这是‘无知’或‘不了解’,实在是很客气的了。”
李肇星在信中还指出,“据我记忆所及,他(指刘晓明)从来没有把你和任何一位国会同事比作过‘小学生’。我能想到的最接近的比较是,有些美国学者曾经说过,连小学生都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许多政治人物却好像还不懂得这个事实。”
后据报道,气愤的赫尔姆斯在读罢李肇星的复信后,曾扬言要求国务院宣布李肇星为不受欢迎的人物。被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加强台湾安全法》要求大幅度提升美台军事关系,增加美国对台军售。该法案后被克林顿总统否决而告结束,但是,当时有关《加强台湾安全法》的争论和它在美中台三边掀起的巨大波澜,并没有随着赫尔姆斯的去世而被人们遗忘。
Friday, July 11, 2008
“牛 气” 马 里 兰
来去集之212
丘 霖
上回的《来去集》写了些笔者对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里斯的印象,完稿后觉得意犹未尽,这期就接着再写咱们的马里兰州。古话说,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本文的标题硬是将“它们”扯在了一起。从土地面积和人口等指标来看,马里兰州在美国只能算是一个小州,但是,这个小州在美国的地位却很高,用现代流行话语来说,当可称之为很“牛”。别的不说,古今各挑两个事例就足以让马里兰州“牛气冲天”了。一是,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在建都之前,原来是马里兰州的“固有领土”,马里兰人民为了让堂堂的美利坚联邦有个首都,让出自己的土地在所不惜,拨一地以利天下而为之,可谓亮节高风,而且,马里兰的王者之风渊源流长,历史上马州州府安纳波里斯曾为美国的临时首都,此乃旧话。现如今,马里兰人均收入打破全美纪录,2006年平均家庭年收入为$65,144 美元,高出家庭收入最低的密西西比州的一倍,一跃成为全美五十个州中最富有的一个州,令欠发达地区的美国人民羡慕不已。笔者来美国近二十年了,绝大部分时间都住在马里兰州,俨然已是一个“老州民”了,但是很多笔者在国内的朋友们只知道我住在华盛顿地区,毕竟,在国际上华盛顿的知名度要高出马里兰许多,就连我在用微软的汉字输入法打字时,“华盛顿”可以用连拼打出,如欲用连拼法打马里兰,结果却成了“玛丽兰”。但是,以今天马里兰州高居全美收入排行榜首之尊,以后向在美国的朋友介绍自己的所在地时,似应多多突出“马里兰”,以便体现“人往高处走”和“内外有别”的原则。
说到马里兰的王者之风,不能不提到在安纳波里斯的美国海军官校。我们知道,近代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崛起,都必须掌握海上优势以实现霸业。美国海军共有 37万人,设编有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和大西洋舰队司令部,共五个作战舰队,即第二舰队(大西洋)、第三舰队(太平洋)、第五舰队(印度洋、波斯湾、红海)、第六舰队(地中海)、第七舰队(西太平洋),另外还设海军运输司令部和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再加海军陆战队 17万人。为了有效统领这支如此庞大的海军力量,美国政府于1845年在契斯比克湾旁的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里斯建立海军官校,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历史,成为美国海军军官的主要来源,而不少海军官校的毕业生日后成为了海军乃至全美的知名人物。眼下的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约翰.麦坎恩参议员就是海军官校1958年的毕业生,而且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美国海军官校的学员。另外,前总统卡特和前总统参选人罗斯.佩罗特(分别于1992年和1996年投入选举,说话有浓重的德克萨斯州口音)也都是美国海军官校毕业生中享有高知名度的学员。以下是笔者罗列的让马里兰“牛气十足”的其他要素,同读者诸君分享:
安纳波里斯享有“世界航海首都”之雅号。
美国国歌的作者Francis Scott Key 是马里兰人,据信他于1814年在巴尔地摩港的Fort McHenry完成此作品。当时,他目睹星条旗在英国海军军舰的轰击下后仍高高飘扬,当即写下了Star Spangled Banner 这首歌,被广为传唱。
马里兰州是科研学术重镇,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标准技术局、航天局嘎德空间飞行中心、美国海洋和大气局,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国家海军医疗中心和联邦药物暨食品管理局等重要政府机构和研究设施都设在马里兰州。
位于马里兰州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拥有全美顶尖的医学院。
百分之四十三的马里兰州土地为森林所覆盖。
马里兰有"小美国" (America in Miniature)之称。 州的面积虽然不大, 但地形复杂, 有山地、丘陵、溪谷、平原、沼泽、河流、湖泊、海峡、港湾及岛屿,一应俱全。
马里兰州是以英王查理一世之妻玛丽皇后Queen Henrietta Maria 之名而命名。
马州的座右铭为 "行为果敢, 言语温和" (Manly Deeds, Womanly Words)。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与多家民营公司共同合作展开的人类基因图谱研究,就是在马里兰州完成的。大学、公司企业以及政府研究实验室群集马里兰州,形成州内重要的知识经济力量,马里兰州因此被认为是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重镇。
美国总统的周末度假地”大卫营”就在马里兰州北部的科涛克汀山上。
美国重要的地缘政治分界线“梅森-迪克森线”(Mason-Dixon Line)是马里兰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州界。
马里兰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公立大学,有“公立常青藤大学”之美誉。《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杂志将其纳入二十所最佳全美公立大学之列,而国人对马里兰大学更是情有独钟,上海交通大学将马大评定为全美公立大学第八名,全美国第一个“孔子学院”就是在马里兰大学建立的。
除了上述各项“牛气指数”外,马里兰的餐饮文化也是美国一流的。据报道,国内首批赴美的观光客在称赞美国的人文和生态环境后,也不无遗憾地指出,美国的饮食文化稍嫌滞后。我在猜想,旅游团成员一定是没有机会在马里兰州用餐。因为,根据笔者的观察,马里兰州的人们都能在本州寻到中国八大菜系之美味佳肴的“芳踪”,而在美国很多的其他地方,你只能拿到中国第九大菜系的菜单,那就是美式中餐!
丘 霖
上回的《来去集》写了些笔者对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里斯的印象,完稿后觉得意犹未尽,这期就接着再写咱们的马里兰州。古话说,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本文的标题硬是将“它们”扯在了一起。从土地面积和人口等指标来看,马里兰州在美国只能算是一个小州,但是,这个小州在美国的地位却很高,用现代流行话语来说,当可称之为很“牛”。别的不说,古今各挑两个事例就足以让马里兰州“牛气冲天”了。一是,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在建都之前,原来是马里兰州的“固有领土”,马里兰人民为了让堂堂的美利坚联邦有个首都,让出自己的土地在所不惜,拨一地以利天下而为之,可谓亮节高风,而且,马里兰的王者之风渊源流长,历史上马州州府安纳波里斯曾为美国的临时首都,此乃旧话。现如今,马里兰人均收入打破全美纪录,2006年平均家庭年收入为$65,144 美元,高出家庭收入最低的密西西比州的一倍,一跃成为全美五十个州中最富有的一个州,令欠发达地区的美国人民羡慕不已。笔者来美国近二十年了,绝大部分时间都住在马里兰州,俨然已是一个“老州民”了,但是很多笔者在国内的朋友们只知道我住在华盛顿地区,毕竟,在国际上华盛顿的知名度要高出马里兰许多,就连我在用微软的汉字输入法打字时,“华盛顿”可以用连拼打出,如欲用连拼法打马里兰,结果却成了“玛丽兰”。但是,以今天马里兰州高居全美收入排行榜首之尊,以后向在美国的朋友介绍自己的所在地时,似应多多突出“马里兰”,以便体现“人往高处走”和“内外有别”的原则。
说到马里兰的王者之风,不能不提到在安纳波里斯的美国海军官校。我们知道,近代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崛起,都必须掌握海上优势以实现霸业。美国海军共有 37万人,设编有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和大西洋舰队司令部,共五个作战舰队,即第二舰队(大西洋)、第三舰队(太平洋)、第五舰队(印度洋、波斯湾、红海)、第六舰队(地中海)、第七舰队(西太平洋),另外还设海军运输司令部和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再加海军陆战队 17万人。为了有效统领这支如此庞大的海军力量,美国政府于1845年在契斯比克湾旁的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里斯建立海军官校,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历史,成为美国海军军官的主要来源,而不少海军官校的毕业生日后成为了海军乃至全美的知名人物。眼下的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约翰.麦坎恩参议员就是海军官校1958年的毕业生,而且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美国海军官校的学员。另外,前总统卡特和前总统参选人罗斯.佩罗特(分别于1992年和1996年投入选举,说话有浓重的德克萨斯州口音)也都是美国海军官校毕业生中享有高知名度的学员。以下是笔者罗列的让马里兰“牛气十足”的其他要素,同读者诸君分享:
安纳波里斯享有“世界航海首都”之雅号。
美国国歌的作者Francis Scott Key 是马里兰人,据信他于1814年在巴尔地摩港的Fort McHenry完成此作品。当时,他目睹星条旗在英国海军军舰的轰击下后仍高高飘扬,当即写下了Star Spangled Banner 这首歌,被广为传唱。
马里兰州是科研学术重镇,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标准技术局、航天局嘎德空间飞行中心、美国海洋和大气局,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国家海军医疗中心和联邦药物暨食品管理局等重要政府机构和研究设施都设在马里兰州。
位于马里兰州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拥有全美顶尖的医学院。
百分之四十三的马里兰州土地为森林所覆盖。
马里兰有"小美国" (America in Miniature)之称。 州的面积虽然不大, 但地形复杂, 有山地、丘陵、溪谷、平原、沼泽、河流、湖泊、海峡、港湾及岛屿,一应俱全。
马里兰州是以英王查理一世之妻玛丽皇后Queen Henrietta Maria 之名而命名。
马州的座右铭为 "行为果敢, 言语温和" (Manly Deeds, Womanly Words)。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与多家民营公司共同合作展开的人类基因图谱研究,就是在马里兰州完成的。大学、公司企业以及政府研究实验室群集马里兰州,形成州内重要的知识经济力量,马里兰州因此被认为是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重镇。
美国总统的周末度假地”大卫营”就在马里兰州北部的科涛克汀山上。
美国重要的地缘政治分界线“梅森-迪克森线”(Mason-Dixon Line)是马里兰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州界。
马里兰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公立大学,有“公立常青藤大学”之美誉。《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杂志将其纳入二十所最佳全美公立大学之列,而国人对马里兰大学更是情有独钟,上海交通大学将马大评定为全美公立大学第八名,全美国第一个“孔子学院”就是在马里兰大学建立的。
除了上述各项“牛气指数”外,马里兰的餐饮文化也是美国一流的。据报道,国内首批赴美的观光客在称赞美国的人文和生态环境后,也不无遗憾地指出,美国的饮食文化稍嫌滞后。我在猜想,旅游团成员一定是没有机会在马里兰州用餐。因为,根据笔者的观察,马里兰州的人们都能在本州寻到中国八大菜系之美味佳肴的“芳踪”,而在美国很多的其他地方,你只能拿到中国第九大菜系的菜单,那就是美式中餐!
Friday, July 4, 2008
安 纳 波 里 斯
来去集之212
丘 霖
笔者来美国近二十年了,绝大部分时间都住在马里兰州,俨然已是一个“老州民”了。其实,自己对马里兰州包括州政府所在地安纳波里斯并没有很多的了解,一个重要原因是,蒙哥马利郡多被认为是华府的郊外地区,而我自己就在华府城内上班,因此,在工作和某些生活方面,我们同首都华盛顿的关联度要远高于对本州州府安纳波里斯的“归属感”。其实,六十一平方英里大的华盛顿特区,在建都前原来就是马里兰州的土地。上个月,中美两国政府举行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对话的地点选择在位于马州首府安纳波里斯的美国海军官校。作为会场的勤务人员,会议期间我第一次对本州的首府安纳波里斯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观察和了解。
六月十七日晚,美国财长鲍尔森在海军官校内举行大型宴会款待参与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中美双方代表团成员,晚宴中还安排有别开生面的艺术表演为来宾们助兴,赖斯国务卿也专程从华府赶来与会。可能是主办人了解到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是学历史出身的,因此,其中的一个表演节目是美国开国元勋“杰佛逊”作为历史老人出现在大家面前,大谈“重温历史固然重要,但是更有意义的是大家共同走向未来”。“杰佛逊”在谈历史时,特别提到在1783年11月到1784年6月间,安纳波里斯曾成为美国的临时首都,承认美国独立的《1783年巴黎条约》就是在这里签署的,从而正式宣告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新近发行的五十州25美分硬币中,作为马里兰州象征的州议会大楼,也曾是美国临时国会的所在地。
漫步在离州议会大楼和海军官校不远处的安纳波里斯闹市街区,从高低蜿蜒的两车道小街旁望去,处处是充满十九世纪风情的红砖小楼,韵味盎然。除了一些酒店之外,安纳波利斯很少有高层建筑,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欧洲古老的小城。 和“年轻”的美国相比,用“古老”这个词来形容安纳波利斯绝不夸张。自1649年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在此定居,这座历史名城从1708年建市至今整整300年了,城里的“历史酒店”还特意保留了300年前的地基。
美国海军官校是安纳波利斯的骄傲,小街旁的纪念品商店里不少纪念品都是以海军官校为主题的。走进一家古香古色、装潢典雅的店堂里,店主放下手中的书籍,点头微笑迎客,这样的气氛和情调,人们在纽约曼哈顿大街上林林总总的纪念品店中是不会感受得到的。隔壁的店家 Avoca Handweavers 专售爱尔兰出产的特色制品,一位上了年岁的女营业员不管生意多忙,都一丝不苟地将每件售出的物品折好叠好包好,认真的态度令人起敬。走在街道上,到处可见溜狗之人和爱狗之士在愉快交谈,人狗温情互动也是常见的安纳波利斯街景之一。市中心区有一组纪念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根》的作者艾里克斯哈利的铜像,抬头放眼望去,港边的船桅在蓝天白云的印衬下,显得格外潇洒夺目。
来到港市安纳波利斯,不能不品尝一下马里兰的土特产- 蓝蟹。事实上,产于契斯比克湾的蓝蟹,也是马里兰州的象征之一。马里兰州州民所持的驾驶执照上,都印有蓝蟹的图案。安纳波里斯闹市街区有不少海鲜店,海产新鲜,肉质鲜美,在我看来,蓝蟹的美味度并不在阳澄湖大闸蟹之下。我们工作团队中有一位摄影师,家就住在安纳波里斯,他建议我们“舍近求远”,去一家叫做 Cantler's 的海鲜店就餐。18日下午,当我们在海军官校的工作结束后,大家放松心情,分乘几辆车兴致勃勃地出发,准备去Cantler's大块朵颐一番。尽管我们一路上以 GPS“按图索骥”,结果到最后还是“迷了路”,原来,这家全名为 Cantler's Riverside Inn 的海鲜店,颇有“酒好不怕巷子深”之气概,我们沿途拐进一条标明没有“出路”的小道后,巷子是愈来愈狭窄,大家也感觉愈走愈荒凉,正当我们怀疑走错路时,GPS 开始发声“正告”我们必须“迷途知返”。还好,往回开后不久,看到一处傍水的不起眼小屋,那正是 Cantler's。这家海鲜店不光只卖螃蟹而已,各种海鲜都有,与其说它是餐厅,其实它更像是大众食堂。餐厅前面的路不宽,后面倒是别有洞天。靠著河边,有自己的码头,欢迎客人自己驾船来吃饭,还可以免费泊船。后来才知道这家餐厅自开始就主要做当地人的生意,尤其是渔夫,让他们工作一天后有个地方来吃热海鲜,所以才挑这样偏僻的地点开张,也难怪陆上交通如此的不 Driver Friendly。 为了容纳最多的客人,餐厅的桌子都被并成长排,椅子则是长条板凳,看起来就像我小时候去过的里弄食堂一般。餐厅里面外面都有座位,那天天气不错,天高云淡,和风习习,我们在户外依水而坐,享受大自然的清凉和口中美味的本州海鲜,人生快意,竟如此的简单。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结束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重心又回到了华盛顿,但是,经此在安纳波利斯工作数日,我开始觉得自己既是一个神气的 Washingtonian, 同时又是一个自豪的 Marylander!
丘 霖
笔者来美国近二十年了,绝大部分时间都住在马里兰州,俨然已是一个“老州民”了。其实,自己对马里兰州包括州政府所在地安纳波里斯并没有很多的了解,一个重要原因是,蒙哥马利郡多被认为是华府的郊外地区,而我自己就在华府城内上班,因此,在工作和某些生活方面,我们同首都华盛顿的关联度要远高于对本州州府安纳波里斯的“归属感”。其实,六十一平方英里大的华盛顿特区,在建都前原来就是马里兰州的土地。上个月,中美两国政府举行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对话的地点选择在位于马州首府安纳波里斯的美国海军官校。作为会场的勤务人员,会议期间我第一次对本州的首府安纳波里斯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观察和了解。
六月十七日晚,美国财长鲍尔森在海军官校内举行大型宴会款待参与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中美双方代表团成员,晚宴中还安排有别开生面的艺术表演为来宾们助兴,赖斯国务卿也专程从华府赶来与会。可能是主办人了解到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是学历史出身的,因此,其中的一个表演节目是美国开国元勋“杰佛逊”作为历史老人出现在大家面前,大谈“重温历史固然重要,但是更有意义的是大家共同走向未来”。“杰佛逊”在谈历史时,特别提到在1783年11月到1784年6月间,安纳波里斯曾成为美国的临时首都,承认美国独立的《1783年巴黎条约》就是在这里签署的,从而正式宣告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新近发行的五十州25美分硬币中,作为马里兰州象征的州议会大楼,也曾是美国临时国会的所在地。
漫步在离州议会大楼和海军官校不远处的安纳波里斯闹市街区,从高低蜿蜒的两车道小街旁望去,处处是充满十九世纪风情的红砖小楼,韵味盎然。除了一些酒店之外,安纳波利斯很少有高层建筑,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欧洲古老的小城。 和“年轻”的美国相比,用“古老”这个词来形容安纳波利斯绝不夸张。自1649年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在此定居,这座历史名城从1708年建市至今整整300年了,城里的“历史酒店”还特意保留了300年前的地基。
美国海军官校是安纳波利斯的骄傲,小街旁的纪念品商店里不少纪念品都是以海军官校为主题的。走进一家古香古色、装潢典雅的店堂里,店主放下手中的书籍,点头微笑迎客,这样的气氛和情调,人们在纽约曼哈顿大街上林林总总的纪念品店中是不会感受得到的。隔壁的店家 Avoca Handweavers 专售爱尔兰出产的特色制品,一位上了年岁的女营业员不管生意多忙,都一丝不苟地将每件售出的物品折好叠好包好,认真的态度令人起敬。走在街道上,到处可见溜狗之人和爱狗之士在愉快交谈,人狗温情互动也是常见的安纳波利斯街景之一。市中心区有一组纪念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根》的作者艾里克斯哈利的铜像,抬头放眼望去,港边的船桅在蓝天白云的印衬下,显得格外潇洒夺目。
来到港市安纳波利斯,不能不品尝一下马里兰的土特产- 蓝蟹。事实上,产于契斯比克湾的蓝蟹,也是马里兰州的象征之一。马里兰州州民所持的驾驶执照上,都印有蓝蟹的图案。安纳波里斯闹市街区有不少海鲜店,海产新鲜,肉质鲜美,在我看来,蓝蟹的美味度并不在阳澄湖大闸蟹之下。我们工作团队中有一位摄影师,家就住在安纳波里斯,他建议我们“舍近求远”,去一家叫做 Cantler's 的海鲜店就餐。18日下午,当我们在海军官校的工作结束后,大家放松心情,分乘几辆车兴致勃勃地出发,准备去Cantler's大块朵颐一番。尽管我们一路上以 GPS“按图索骥”,结果到最后还是“迷了路”,原来,这家全名为 Cantler's Riverside Inn 的海鲜店,颇有“酒好不怕巷子深”之气概,我们沿途拐进一条标明没有“出路”的小道后,巷子是愈来愈狭窄,大家也感觉愈走愈荒凉,正当我们怀疑走错路时,GPS 开始发声“正告”我们必须“迷途知返”。还好,往回开后不久,看到一处傍水的不起眼小屋,那正是 Cantler's。这家海鲜店不光只卖螃蟹而已,各种海鲜都有,与其说它是餐厅,其实它更像是大众食堂。餐厅前面的路不宽,后面倒是别有洞天。靠著河边,有自己的码头,欢迎客人自己驾船来吃饭,还可以免费泊船。后来才知道这家餐厅自开始就主要做当地人的生意,尤其是渔夫,让他们工作一天后有个地方来吃热海鲜,所以才挑这样偏僻的地点开张,也难怪陆上交通如此的不 Driver Friendly。 为了容纳最多的客人,餐厅的桌子都被并成长排,椅子则是长条板凳,看起来就像我小时候去过的里弄食堂一般。餐厅里面外面都有座位,那天天气不错,天高云淡,和风习习,我们在户外依水而坐,享受大自然的清凉和口中美味的本州海鲜,人生快意,竟如此的简单。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结束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重心又回到了华盛顿,但是,经此在安纳波利斯工作数日,我开始觉得自己既是一个神气的 Washingtonian, 同时又是一个自豪的 Marylander!
Subscribe to:
Posts (Atom)